关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9-21 11:09:43

关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讨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提升能力和智力。在欢乐中吸取知识是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它完全顺应了小学生的知识发展规律,让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阐述了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语文;小学教学

一、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在实施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逐渐从“台前”走到“幕后”,充当学生学习“引路人”的角色。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所导入的情境,才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并对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

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将书本上所呈现的抽象的、不可触碰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情境教学法能够将书本上的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拉近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小学生存在着向往和需要群体生活、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等心理特点,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图画法

图画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把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观察、联想、创作通过图画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也符合小学生的教学特点。

例如,《四季》这篇课文,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代表性,能够区别春夏秋冬。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单单把课本的文字内容读给学生听,学生就可能理解不了四季变化的特点。那么,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就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项家庭作业:通过观察和想象用彩笔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分别画成一幅图画,或者把四季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等画出来,学生就能通过自身的观察、经验,更加直接、更加具体、更加全面、更加形象地理解掌握四季变化的特点。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在讲授的课文涉及到实验活动或者要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明白某些道理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课文里涉及的实验,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或者n堂外自己动手参与实验活动。实验法的优点在于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配合力。

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是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和三人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如果老师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采用实验法,即按照课文内容准备多套相应的实验设备,在讲解课文之前让学生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模仿课本进行实际的操作,有的小组不能顺利把小球抽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依次把球抽出,也就完成了课本的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学习,有的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自己摸索出相关的道理,有的学生虽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领会,但是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参与,求知探索的思想会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三)社会实践法

社会实践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任务安排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环境中体验或者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实践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它的优点在于能满足学生集体生活的需要,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在社会环境中体会课文的道理。

例如,《失物招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爱护环境,知道环卫工人的辛苦,不在公园等公众场所乱扔垃圾,能主动捡拾公共场所的垃圾并劝阻想要乱扔垃圾的人。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在去公园玩时,按课文内容进行实践,并把经历写成一篇日记。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交流各自实践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们既摆脱了温室接触了社会,还通过亲身感受知道了环卫工人的辛苦,从而记住了不能乱扔垃圾的道理,同时锻炼了与人交际的能力。

(四)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根本,延伸或丰富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改编成现实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让情景再现。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沉浸在现实的场景中,学生在按照课文大框演绎中,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实施加入剧情的细节,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达力,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这样做不好》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除了课文本身包含的两个场景还可以多设定几个类似的场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本小组需要演出的场景,然后请学生一组一组地依次上台来表演。这样学生就会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教学任务,寓教于乐,符合小学生乐于表现、行动力强的特点。

结语: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效率,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适用于当前新课程和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情境教学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曦.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1).

[2]刘世均.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2015(10).

[3]李彤.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J].赤子,2015(23).

上一篇:初中美术欣赏课刍议 下一篇:体验,让情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