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宜业宜居新型小城镇

时间:2022-09-21 09:54:28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宜业宜居新型小城镇

摘要: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新型城镇是一条必由之路。本文以上冈镇为例,通过阐述上冈镇的做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建立宜业宜居的新型小城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 和谐发展

上冈镇自2011年被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以来,坚持“四化同步”,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发展之路。2013年,该镇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64元,今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1 上冈镇主要做法

1.1 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推进全域城镇化

上冈镇立足区域特点,按比较效益优势来确定产业定位,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引导城乡居民向新园区、新镇区和新型社区集聚。先后投入千万元,编制了《上冈镇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上冈镇区建设详细规划》、《副中心物流商业网点规划》、《建湖港区上冈作业区工程建设规划》等规划,将专项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实现了规划融合覆盖。

1.2 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上冈镇按照协调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三产物流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产业向园区聚集。一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建成园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上冈现代农业园入驻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已达34家,今年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建设百亿级工业园区,在镇西南片建成建湖县上冈产业园,实行镇区合一管理。目前,入园企业达62家,园区经济总量达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24.3亿元。工业集中区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仅江淮动力集团就委托镇就业中心培训上岗了近千工人,园区被认定为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该镇先后建起易家乐生活广场、盐阜建材城等商贸园区,配套建成四星级上冈国际大酒店,为开展大型活动和园区企业接待客商提供了方便。

1.3 加强功能配套,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上冈镇坚持抓好道路、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一是完善道路框架,构建城乡交通网。先后兴建2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6条主干道和3座串场河大桥,形成“六横四纵”的镇区主干道骨架,新增城镇道路9公里、25万平方米;建成苏北二级客运中心上冈客运站,日均发车350班次,客流量近万人次。二是着力实施安居工程,引导农民进城入镇。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建成南苑小区、上冈新城、都市名城和隆世达财富广场等10多个规模住宅小区,为产业工人安家落户提供了保障。出台鼓励农民进镇购房置业的意见,按照把“农民集中安居工程”和“农民转化市民工程”有机结合的要求,加快安居工程建设,近年来进镇入户农民达2000多户。三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与城镇生活。投资近亿元,建成年供水能力2.5万吨的上冈地面水厂,铺设Ⅰ级管网40多公里,Ⅱ、Ⅲ级管网300多公里,改水1.5万户。

1.4 加大民生投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上冈镇通过加大投入,强化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流通等优势,着力提升城镇软实力。一是加大教育医疗项目建设投入。新建成上冈高级中学新校区,共18轨54个班,可容纳2700多名学生。上冈小学西校区主体已经建成,明年秋学期将投入使用。镇区拥有幼儿园5家,儿童入园率达100%。新建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床位300张,即将投入运行。二是加快构建城乡就业服务网络。把解决流动人口和进城入镇农民的就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依托劳保服务中心,开通就业服务网站,建成标准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全镇就业管理系统求职登记、用工信息、技能培训等资源共享。2013年,举办技能培训9场次2500人,被评为“省级充分转移就业镇”。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5 立足生态建设,打造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

上冈镇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建设全过程,努力做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一是加大镇区环境整治力度。上冈产业园区实现了雨污分流,工业、医疗废水处理率和消毒率为100%,医疗废弃物实行联单转移制度,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上冈污水处理厂已由县污水公司进行运营,同步建成污水管网30公里。二是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投入近3000万元,整治156个自然村庄,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集运点22个、垃圾房1442个。成立了镇农村环卫所和绿化办,配备了305人的农村保洁队伍,各村均落实了专职环保员,环保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村居垃圾处理全覆盖。三是加快绿化造林步伐。2013年,该镇完成成片造林2600亩,新建和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3万多亩、围村林4个,道路绿化总长3.5万米。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占地200多亩绿树成荫的上冈人民公园。上冈镇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生态立镇上已迈出坚实的步伐,正在迎接国家生态镇创建专家组验收。

2 几点建议

2.1 加强规划深度融合,引领城镇协调发展

盐城市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大市区和各县(市)“1+7”的城乡规划体系,但与城镇总体规划、国土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衔接融合不够。建议在编制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过程中,坚持“一核三轴四片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整合空间资源要素,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城镇化水平。

2.2 强力推进产业提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一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在特色产业、配套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城乡工业集聚发展,集中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集中区和中小企业园区(农民创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乡经济互动性。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积极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用财政、社会资金鼓励和扶持城镇居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初始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到乡镇和农村从事三产服务业。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按照产业提升、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庭院美化、生态保持的原则,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将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推进“一产特色化、一产二产化、一产三产化”。

2.3 加大镇村建设力度,优化镇级资源配置

一是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力度。在政策、资金、资源等要素的配置上向重点中心镇倾斜,激发其发展活力,使其尽快形成较强的吸纳承载辐射能力,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乐业安居。二是大力提升一般镇发展内涵,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建,加强镇区规划建设管理,以较高的城镇品质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造血功能。

2.4 活化农民财产权能,引导农民进城入镇

固化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固化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二是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激活农民财产权能。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收益权利。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面开展清理核实、界定权属,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理确定股份。

2.5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把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打破人口流动壁垒,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

2.6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改善镇村面貌

把整治镇村环境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加快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推动整村面貌的持续改善。一是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推动管理法治化,把经常性管理与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建立落实镇容镇貌、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广告秩序、绿化管护、环卫保洁管理长效机制。二是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继续坚持“点线结合、突出沿线,重抓典型、以点促面”的基本思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环境源头保护、生态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和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做到“规划先行,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国均,赵寿华,周庆干.盐城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3(10).

[2]周家斌.北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广西经济,2013(07).

[3]赵莹.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04).

上一篇:如何打造高职院校校内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 下一篇:网络舆情分析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