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接续替代产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1 09:34:10

【摘要】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

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接续替代产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是目前辽宁省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其接续替代产业问题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从接续替代产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资源枯竭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分析了接续替代产业与就业的关系,提出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接续替代产业未来发展应以就业优先为原则。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接续替代产业 就业

一、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20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5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50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

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

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省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一般在10到50年之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地,对付市场波动乃至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一旦煤炭市场价格发生下滑,全市的经济马上围绕之发生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无论煤炭市场好与坏,都必须坚定调整产业结构的信心和决心,市委确定的建设两个基地,发展六大优势企业的方向不能动摇,速度不能走慢,步伐不能停止,更不能倒退。

辽宁省是“资源立省”的典型代表。辽宁省在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以资源开采为主,或以矿产品为基本原料进行加工的城市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不可再生性, 使得所有的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性产业都经历一个从建设——繁荣——衰退的过程。目前,辽宁省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已经呈现出“矿竭城衰”的态势。直接根源在于其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资源性产业,如煤炭、石油等,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走向萎缩。在原有的主导产业萎缩的同时,新兴的主导产业的发展又没有能做到同步跟进,于是出现了主导产业的空挡。这个“空挡”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面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客观现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资源型城市先后进行了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由于各市的自然资源情况不同,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做法也有所不同。但各市都在积极努力,以尽快弥补上主导产业的“空档”。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就业问题

按照中国矿业城市联合会矿业城市工作委员会最新界定的标准和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有矿业城市178座,人口3.1亿人,占全国城市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2000年全国矿业城市GDP达2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9万亿元的23%。其中东北有矿业城市33座,人口3627.75万人,占东北三省人口总数的34%;2002年东北矿业城市GDP达3413.99亿元,占东北三省GDP总量的32.13%。在我国矿业城市中,有18座即占10%资源已经枯竭,造成700多万人失业下岗(朱训,2004);有约70%处于中年期也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只有约20%处于幼年期资源还十分丰富。处于中年期的矿业城市不久将要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以金属矿城为例,预计在10年之内,我国25种金属矿产大中型矿山的总数将减少277座(即减少66.75%),将造成17.15万人(占职工总数33.46%)下岗和失业(吕古贤等,200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第一,下岗失业人数多,失业率高,并且主要集中在矿区。辽宁省阜新市是国务院于2001年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唯一试点,2001年底,阜新市下岗失业人员为15.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6.7%;其中煤矿下岗失业人员7万人,占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45%。阜新市每年吸纳就业能力只有6000人左右,失业人员每年却以2万人的速度递增,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大庆市需要就业和再就业14万多人。山西省大同市2000年底下岗失业人数为8.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2.8%;其中矿务局下岗失业人数达4.6万人,占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5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地区经济发展司、地区经济分析与评价课题组,2002)。

第二,下岗失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由于资源开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简单劳动者,文化程度低,知识结构单一,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改行比较困难。阜新市下岗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8.53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不含失业人员)的71%,分别高于辽宁省62.6%和全国53.7%平均水平7.4个和17.3个百分点;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职工5.65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47%;女性下岗职工6.13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1%。这些文化程度低、大龄和女性下岗职工,是再就业弱势群体(赵文祥,王鸥,2004)。

第三,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政十分困难,政府无力对再就业进行资金投入。阜新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2001年全市财政收入4.54亿元,财政支出18.84亿元,拖欠工资近5个亿。同年阜新市市区处于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居民达19.8万人,占市区人口的25.3%;农村贫困和返贫人口高达60万人,超过农村人口的50%(王琼,2004)。辽宁省北票市2000年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04元(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地区经济发展司、地区经济分析与评价课题组,2002)。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没有能力对再就业投入资金。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解决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近期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近期经济转型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参考文献:

[1]周德群.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

[2]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如何转型.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40).

[3]鲍寿柏.工矿专业性城市的变革及其出路.经济科学,1999,(4).

[4]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3).

上一篇:浅谈如何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学习 下一篇:基于ARIMA的Z评分模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