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香港社区养老模式

时间:2022-09-21 09:14:10

“三问”香港社区养老模式

谁来参加

74岁的李女士,丈夫最近去世,自己又不慎摔伤,住了一段时间的院。她从医院回家后,行动仍然不便,每日三餐都要麻烦邻居代买。有时随便吃点面包、饼干。年近八旬的粱老伯,现住在女儿家中。女儿要接送自己的两个孩子上下课,还要打零工贴补家用。老人独自留在家里,只能看电视或睡觉,时间很难打发。

调查显示,香港居住于家庭的约100万名老人当中有80.9%的人表示,假如日后身体状况转差时,仍希望可以在自己家中生活,而非搬进安老院。李女士、梁老伯是属于80.9%中的老人,他们都愿意参加到社区养老的计划中来。

在香港的社区长者照料中心,我们可以看到为每位老人建立的个案分析卷宗。它告诉服务者,你所服务的对象是谁,他在心理、生理、社交、经济方面,面l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如何解决。例如,对一位缺少陪伴的空巢老人,义工要时常上门探访,老年活动中心还会为其安排文体、交流活动。腿脚不便或有残疾的老人。拨一通电话,家务助理会上门来烧饭、洗衣,保健员会协助其开展康复训练。

谁来服务

不用说,老人可享受上述那些周到的服务,是件多幸福的事儿啊!但所提供的服务。是很多人眼中“伺候人的活儿”,吃苦受累。谁来服务?这并没有难倒香港人。

1969年。全港首个家务助理队创立。由于社会反响良好。需求不断增长,家务助理队的数目随之逐渐增多,迄今已有近200个。除家务助理队外,隶属于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社工,也是社区安老服务队伍的一部分。目前,香港注册社工达12970人,他们活跃于香港社区及各类服务机构中,其中有超过98%的人取得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学位。除了高学历的社工外,其他的社区服务人员上岗前,也都经过了专业培训;上岗后,继续在实际工作中接受再培训的教育,并实行岗位竞争制。他们的权益同样受到劳工法的保护。

有专业技能,有权益保障,管理有制度,成规模,使得社区服务者能安下心来,用心为老人服务。他们的付出,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欢迎。

谁来买单

上门探访、陪伴聊天,这些小的举动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关爱,且不需要付费买单。不过送一次饭,会产生餐费、交通费;配一个遥控按钮,会有材料费、安装费;组建一支专业安老队伍,要筹备培训费、薪金。这些都让我们回到一个现实的问题上来:社区养老的账单。谁来买?

以家务助理为例,在香港,它被视为一项选择性社会服务,采取收费方式。政府鼓励有条件的老人,为自己受到的服务买单。强调家务助理不是一项免费服务,能够使老人以消费者的立场,来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以被施惠者的心态,勉强接受并不满意的服务。相应地,家务助理员也要收起施与的心态,拿出服务的精神。

此外,社会福利署还直接向相关服务机构提供资助。因此,透过资助服务机构援助困难老人,以及调控收费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公共财政也为社区养老服务买了一部分的单。

谁来参加,决定着“该”有什么样的社区养老。谁来服务,谁来买单,决定我们“能”有什么样的社区养老。这些问题,香港给出了它的回答,而内地,也正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上一篇:冠心病怎样选用药物 下一篇:防热祛湿 炎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