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可控性研究

时间:2022-09-21 09:00:14

建筑混凝土可控性研究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对提升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广泛研究的课题,建筑混凝土可控性是实现建筑混凝土质量的复杂过程,同时更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点。本文就对建筑混凝土可控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可控性;建筑质量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安全与使用性能的提高,是建筑行业整体施工技术完善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便会严重的影响到建筑最终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采取强化措施,这样能够在根本上提升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建筑混凝土可控性在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环节。混凝土施工都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的,在施工现场的不稳定性都会严重的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强相关技术的管理,为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合比例不协调,并且混凝土搅拌不均,原材料在采购的过程计量不足等问题都会使混凝土造成局部结构产生疏松,出现蜂窝空隙。

2.混凝土承受到破坏之后会使模板在拼接上造成不严,混凝土失水可以使建筑表面出现漏浆现象,拆模都是混凝土麻点,形成粗糙面的原因。

3.混凝土砂浆出现离析、分离等原因都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以及钢筋外露等现象。

4.混凝土会出现收缩、施工技术下降等同样使混凝土在垂直与水平方向上松散夹层。

二、对建筑混凝土可控性分析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工作是施工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流程保证流淌自然、在水平方面进行分层处理、在斜面顺向分段、保证推移的持续性、一次到位等。混凝土在使用之前要经过充分的搅拌,同时要保证在浇筑的过程不能在混凝土加水。如果混凝土不合格,就要将混凝土重新搅拌。混凝土要在初凝之前就要进行浇注,如果在浇筑之前就出现了初凝的现象,这时候要对混凝土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混凝土恢复流动性。如果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出现离析的现象,同样也要对混凝土进行重新的搅拌再进行浇筑工作。为了能够防止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要控制混凝土倾落的高度不超过两米。混凝土的分层的厚度是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对上下层浇筑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同样的气候条件也对混凝土施工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样就要避免在气候条件比较差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2.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水泥与水会出现化学反应,使两者出现凝结、硬化的现象。为了能够延缓混凝土凝结,需要对水泥进行充分的水化,这样能够缩短硬化的时间。混凝土浇筑之后要定期进行洒水处理,这是混凝土养护工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使混凝土能够保持湿润的状态,避免混凝土因为风干等出现裂缝。在当前,建筑单位为了能够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如期交工,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养护工作,影响到建筑施工整体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气候条件影响着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如果在施工中气温超过25℃时,就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6小时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如果在施工中气温小于25℃,要在浇筑施工完成后的12小时采取洒水养护。对干性混凝土材料,在浇筑结束后就要采用洒水养护。不同的建筑材料在养护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三、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的研究

为了加强混凝土振捣施工的安全性可以在混凝土坡顶、坡中和坡角进行振捣,保证振捣施工点的均匀,采取行列式均匀式的移动,避免出现漏振捣。混凝土拌合物振捣施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斜向振捣和垂直振捣。斜向振捣要将混凝土坡面与振捣器形成45°角进行振捣;垂直振捣要将混凝土坡面与振捣器形成直角进行搅拌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振捣的效果。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振捣工作,并且保证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深度以及振捣器移动的间距,深度应该控制在45mm左右,移动间距控制在350mm左右,在混凝土振捣结束终凝之前对表面进行抹平工作。

1.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

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裂缝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由技术人员、施工环境、气候条件等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塑性裂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及时的采取洒水养护,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减小混凝土出机塌落度,严格控制含沙量。混凝土出现的沉降裂缝由混凝土的不均匀造成的,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加强搅拌的力度,实现密实振捣,防止离析、漏振等情况的发生。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避免混凝土吸收更多的外部热量减少裂缝的发生。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将运输管道等设置在阴干处,避免直接暴晒,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升温。必要的时候可以埋设水管进行冷却,为混凝土降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这样能够长时间的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湿度,养护时间一般是在十四天左右,这样能够增强外界的抵抗强度,有效的制约裂缝的产生。加强模板施工的管理,确保模板以及支架的承受能力、派遣专人对模板进行看护,在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在进行拆模工作。对混凝土成品进行看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之后达到一定强度之前禁止上人。

2.混凝土强度控制研究

混凝土的强度对建筑整体强度的安全性等进行影响,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必要指标。对建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要在严格的指标下进行,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合理的施工配比,这样能够保证配比之后的混凝土能够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的配比不符合要求,要严格禁止入库。施工所使用的砂石含水量都能够影响到混凝土配比工作,所以在施工中混凝土的配比工作要对砂石含水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根据计划的要求调整材料的用量,制定更加经济适用的配比。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对水泥、石料等材料质量的控制,一旦发现没有达到符合标准的水泥等材料,就要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样能够保证建筑整体强度质量的控制。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性能够影响到建筑质量,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建筑的安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按照执行的标准,保证工程的质量。这样建筑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鹿斌.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

[2]陆明军.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9):174-174.

[3]尚子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1,(15):230-231.

[4]张小龙.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17):138-139.

上一篇:关于铁路移动通信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PON技术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