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浅论

时间:2022-09-21 07:13:24

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浅论

【摘要】本文以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作为出发点,从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两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分析,并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的质量 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

1 前言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为基本的材料,有着输送能力强、成型容易等特点。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质量保持高度重视,并且要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使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得到保证。

1 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控制

1.1 水的质量标准

凡是能够用于饮用的水都可以用于混凝土的养护和拌制。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以及沼泽水则不能够使用,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则不能使用海水。此外,拌制混凝土的用水方面还应该符合下表中的要求。

1.2 掺加掺合料

大量的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实践说明,在混凝土中掺入相应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不仅能够替代部分水泥,而且因为粉煤灰本身为球状颗粒,会产生滚珠效应,进而起到的作用,并且改善了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粘聚性以及流动性,从而改善其可泵性。尤其重要的效果就是掺加原状或者磨细粉煤灰之后,便能够降低混凝土内水泥的水化热,抑制绝热条件下温度的升高。因此,在混凝土中加有适量的能够起到增塑、减水、缓凝等作用的添加剂,进而使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以及流动性得到改善,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推迟热峰出现的时间。

1.3 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的品种较为繁多,依照用途和性能可以分为专用水泥、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类。其中通用水泥主要应用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当中。在水泥的使用过程当中一定要将水泥品种以及强度等级做好分类,并熟练掌握它们的特性与使用方法,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水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还能起到节约水泥的作用。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散装水泥要优先进行使用。(2)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当中要做好防水和防潮工作,对于已经受潮甚至结块的水泥,必须经过处理并且检验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使用。(3)工地上的水泥,要按照标明的品种、生产厂家、出厂批号以及强度等级分别存放到指定的仓库中,做到有条有理的储存。(4)优先使用先出厂的水泥。(5)在水泥库房必须设置具有通风、排水功能的装置,进而保持库房干燥。在将袋装水泥进行堆放时,需设置防潮层,距离地面和边墙至少30厘米,堆放的高度不可以超过15袋,并且空出运输通道。(6)做好清理工作,以免水泥的散失和浪费,防止破坏环境。

2 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质量的控制

根据施工单位本身的设备条件及其工程量的大小选用合适的运输设备及拌合设备。并且对运输设备和拌合设备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做好提早的预测,进而及时安排专业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与修理工作。避免由于设备的问题或故障而使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断,保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快的提供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促进整个工程有序而顺利的向前推进,确保整个施工的进度。

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的要点有:

(1) 混凝土最小拌合时间

(2)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主要注意事项: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分离、严重泌水、漏浆、坍落度损失以及过多温度回升等问题。

(3)若是低温天气则需防止由于气温、天气等因素对混凝土造成影响,必要时则采取遮盖和保温等措施。

(4)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应超过1.5米,超过1.5米的则需采取相应的缓降措施,从而防止骨料发生分离。

(5)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若发生问题或故障,一定要及时作好处理工作。

3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最好是一次完成,中间不要出现多次浇筑作业。

3.1 混凝土的分层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当混凝土需要进行分层浇筑时,要注意的是,要在下面一层的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就将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做好捣实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上、下两层的混凝土能够结合紧密。

3.2 柱的浇筑

当对柱进行浇筑时,对于高度小于3m、截面边长不小于400mm且没有交叉钢筋的柱,可以从柱顶直接进行浇筑,若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话,应该从柱模的中部开喇叭口,先对下面的一半进行浇筑,在振捣完成后封闭好模板,然后再对上面的那一半进行浇筑。还可以通过串筒从柱的顶部直接下料,然后在模板的侧面中部拉开一个口子进行振捣。

3.3 构件浇筑

在对构件进行浇筑时,对于比较深而且窄的构件或者是浇筑部位,应该先在底部浇筑一层与混凝土同配合比而减石子的水泥砂浆,厚度要求是50-100mm,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也可以先在底部浇筑一部分的减半石混凝土,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4 梁的浇筑

对于建筑中梁的浇筑,要从梁的一端开始浇筑,当快要进行到另外一端时,再反向浇筑另外的一端,使两段在初凝之前合拢就可以了。

3.5 混凝土浇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重视混凝土的分层离析现象,当使用漏斗、料斗等工具对混凝土进行卸出浇筑施工时,自由倾斜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2m,混凝土在竖向结构浇筑中,高度最好不要超过3m,否则要使用串筒、溜管和斜槽等工具进行下料。

在浇筑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支架、模板、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若出现移位和变形时,要立刻停止浇筑施工,并对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在其凝结之前完成修整工作。

4 施工工艺流程的改进

(1)对于搅拌工艺的改善,可以通过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工艺有效地避免水分集中在石子和水泥砂浆的界面上,进而使硬化之后的界面过渡层粘结力增加、结构密实,从而使混凝土强度提高百分之十或者节约百分之五的水泥,并起到减少裂缝和水化热的作用。因此,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之上采用二次风冷的新工艺,可起到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作用。

(2)严格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流程中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采取分层、分块进行浇筑的方式,进而更加利于散热,以减小约束。对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则需在终凝前进行再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由于泌水在石子和水平钢筋下部分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在提高抗拉强度和粘结力的同时,也起到减少内部的气孔与裂缝,增强抗裂性的作用。若是在高温季节进行泵送,则适合用湿草袋覆盖管道来降温,从而降低入模的温度。

5 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需要派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尽量使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的状态,养护时间需要满足混凝土的硬化与强度的增长,进而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的要求。

(2)注重浇筑之后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重点在于创造适当的温度、湿度环境。保温能够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度差异,减少其表面的热扩散,避免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过后,应及时使用湿润的麻片、草帘等将其覆盖,并且注意进行洒水养护,合理的加长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表面的逐渐冷却。若季节寒冷,混凝土的表面需设有相应的保温措施,以预防寒潮来袭。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有以下几点要求:①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务必保证混凝土表面为湿润的状态。②塑性混凝土需要在浇筑过后六到十八小时内进行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则适合在浇筑过后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并尽早进行洒水养护。③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

6 结语

随着预拌混凝土工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使建筑工程对相关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进而确保整个施工的顺利进展,将有着更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凤丽,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全程质量控制[J],发展,2006。

[2]赵杰,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民营科技,2011。

[3]管宁,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2011。

上一篇:浅析施工技术中清水砼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