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9-21 06:49:48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1.2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传统的核算、监督转向分析、控制与决策,使会计信息产生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一些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将由信息系统完成,而会计人员将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如: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及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价、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应用的风险管理等。

2 会计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2.1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①会计基础扎实,熟悉实际操作,知识面广;②熟悉计算机技术,能应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和综合分析;③掌握科技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④有较强英文水平,能阅读相关信息。

2.2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会计管理能力:①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现实,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会计新问题。②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能力等。学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管理的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技能。③会计既是收集、加工、存储信息的系统,也是利用信息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系统,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能力,实现会计信息的增值效能。

3 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作为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合格会计专业人员的专门机构,就必须及时掌握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作为会计本科专业,不同院校开设的具体课程不尽相同。这里,仅就会计信息化方面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略谈己见。

3.1 会计信息系统。因为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各学校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提法不一致,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会计学、会计信息化等不同提法,笔者比较赞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叫法。《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国内知名的通用财务软件使学生认识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业务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的构建、运行和维护等。学生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开发思想、开发方法等知识的学习,掌握信息化思维方法和参与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

3.2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主要介绍Excel软件工具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开发利用会计数据的能力。包括:建立常用的分析模型,辅助会计核算业务,帮助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及财务分析等,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教学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3 财务软件模拟实验。日前,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已相当成熟,功能也比较完备,可以选择一、两种通用财务软件,让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熟悉整个操作流程,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上机资料的设计和时间流程安排很重要,练习资料既要考虑会计制度的变化,又要考虑软件的功能、前后数据的衔接等。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分阶段、分步骤地让学生完成指定任务,并及时纠正问题。否则,将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3.4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讲述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系统的职能、信息化下的流程重组等。针对本科学生,该课程对各子系统的讲解不必太深入,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教给学生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此课程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可以补充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3.5 ERP软件操作。此课程是一门管理类综合应用课程,可以针对大三或大四学生开设。主要介绍企业资源计划的原理、ERP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信息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有一个正确、感性的认识。课程教学可以安排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最好集中两至三周时间上课,以上机操作为主,分组、分角色完成。

3.6 电算化审计。审计和会计是息息相关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内容、方法也要不断改进,因此,应补充电算化审计或审计信息化内容,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也可以作为审计课程的一部分。重点讲解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介绍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若条件允许,最好配合电算化审计模拟实验,既增强感性认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7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开设《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让学生运用软件开发原理和工具,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针对一些基本功能模块进行开发设计。该课程的前提是相关教师之间要充分沟通,协调好内容,由主讲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动手完成。教学应以上机实验为主,可分组进行,主要由学生课下自觉完成,教师辅助指导,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形势,积极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吴沁红.第五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6,(5)

收稿日期:2007-10-30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若干思...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