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21 06:23:18

赣榆县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摘要:水稻二化螟在我县常年都有发生,近几年在我县有加重的趋势,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到危害。并受到不同的受害状。部分田块发生造成严重减产。在防治上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采取狠治一代压低基数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是我县水稻常发性主要害虫。幼虫食性杂,除危害水稻外,还可危害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近几年在我县都表现为中等偏重发生,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到危害,并受到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颈危害,发病前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造成秕粒增加。如防治不力,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甚至绝产。因此,做好水稻二化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害症状

二化螟以幼虫危害水稻,水稻自幼苗期和成穗期均可遭受其危害,危害症状因不同生育期而异,分蘖期。初龄幼虫先是群集危害叶鞘,造成枯鞘;二龄末期后逐渐分散蛀食心叶,造成枯心苗;抽穗到杨花期咬断穗颈,造成白穗;灌浆到乳熟期为三龄以上幼虫转株危害,幼虫蛀入茎内,茎内组织全部被蛀空,仅剩下一层表皮,遇风吹折,易造成倒伏,这种被害株颜色灰枯,秕谷多,形成半枯穗,又称“老来死”。

二、发生规律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的调整,耕作制度趋向复杂化,有利于二化螟种群的不断积累,发生程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我县近几年一直存在部分套撒麦的种植方式,这为二化螟越冬幼虫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我县二化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一共发生两代,且世育极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给测报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越冬代二化螟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稻根内越冬,也有少量在稻草内越冬。第二年春天虫龄较低的越冬代幼虫能转到小麦茎秆内危害,造成麦子白穗或枯孕穗。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正是我县水稻移栽期。幼虫孵化后先沿叶鞘向下爬行,集中危害叶鞘,称为枯鞘期,这个时期幼虫尚未柱入茎秆,抗药性比较差,是打药的好时机。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在8月下旬,是我县水稻破口抽穗期。二代二化螟幼虫到二龄后就钻到茎秆内危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穗。水稻收割后,老熟幼虫大多在稻茬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生危害的虫源。

二化螟幼虫越冬死亡率与温湿度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是对我县近四年普查二化螟冬后幼虫基数、死亡率的数据如下表(表格见文尾):

表中可以反应上年冬季较暖,且当年春季湿度较好,当年的幼虫死亡率相对就低,残留虫口基数就高,当年发生就严重。相反,上年冬季较冷,当年春季有寒流,死亡率就高,当年发生就轻。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秋季耕翻灭茬,减少二化螟越冬虫源。

(2)、春季灌深水灭蛹和老熟幼虫,减轻一代二化螟危害程度。

(3)、适当推迟播栽期,是实行栽培避螟的有效措施。推广机插秧、旱育稀植、小苗抛栽等有利于适度推迟播期的轻简栽培措施,可有效避过一代二化螟早期虫源在秧田的产卵;常规水稻推迟至5月20日左右播种,6月20-25日移栽,可把一代二化螟主峰幼虫歼灭在秧田,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又减轻大田防治压力。

(4)、拔除白穗:齐根拔除或剪除白穗株,可消灭一部分虫源从而减少二化螟幼虫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

(1)、防治时间:防治一代二化螟:于6月中旬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二代二化螟:于8月下旬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后3天集中用药。具体防治时间要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来决定。

(2)、防治策略:采取狠治一代压低基数的防治策略。

(3)、防治方法:防治一代二化螟,我们建议用好两次药。

第一次是在水稻秧苗拔秧前2-3天,结合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用好送嫁药,对全县所有秧田普用一次药,亩用20%甲维·毒死蜱100克+25%吡蚜酮悬浮剂20克,兑水40公斤对秧苗和田埂上杂草均匀喷雾。第二次是在全县稻田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施返青肥,亩用90%杀虫单粉剂50克(或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兑肥撒施。也可结合防治灰飞虱,可亩用20%三唑磷乳油150毫升加25%吡蚜酮悬浮剂2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晚栽稻田重点搞好秧田防治,早栽稻重点搞好大田防治。

防治二代二化螟,在我县主要是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结合水稻后期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亩用20%井·蜡芽200克+20%三环唑(单剂)可湿性粉剂150克+18%杀虫双水剂300克+20%甲维·毒死蜱80-1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很好。

上一篇: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网箱养殖鲤鱼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