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时间:2022-09-21 05:35:0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市体育产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本文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视角提出我市怎样利用自身资源的特色与优势,选准体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与实破口,合理定位,统筹规划,探索适合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市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1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57-001

一、保定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保定市是河北省体育强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冠军城市。曾获全国冠军130多个,亚洲冠军30个,世界冠军20多个,在河北省乃至全国也是为奥运争光计划的重点城市。当前,保定市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日益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全市拥有各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300多家,有100多种产品参加国家体育用品产销会,销售体育用品专营、兼营商店1000多家,正大乒乓球学校、超达网球学校等一批民营体育产业实体已具相当规模,但是与文化资源大市、体育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与规模、速度与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制约保定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育设施资源与公共利用水平低

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场馆4100余个,占地面积1392万平方米,人均1.3平方米。仔细研究其分布结构和管理机制就会发现,大量的设施都是不面向社会开放使用的,因此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如何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合理调整资源分布,特别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等问题,还需政府、社会群众群策群力。

2.体育产业规模不够大、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保定市体育产业主要以当地民营资本为主,缺少有实力的省内外京津地区的体育产业商资本注入。据相关统计,在保定上100万资产的企业大约40多家,而这些企业竞争不强,许多都是小打小闹,甚至对自己的市场无法定位。既走不出去,也引不进来,尚处于开发初期,经济效益不明显。高知名度的体育品牌少,缺少集产、供、销于一体的营销网络。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许多体育产品、体育器材等的生产、销售不可预知性多,给企业投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体育经营观念陈旧,管理不当,不能适应市场等因素,也有市场培育方面的不足。

3.缺乏法规保障,体育市场活力不足

体育法规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保障,只有科学合理的法规,才能给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法规建设也是社会发展进步最直接的体现,要搞活保定市体育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法律体系。

三、保定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对策

1.加强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环境,把体育产业作为协同发展的先导产业

2014年7月,京津冀签署了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通过联手破除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方面的障碍,让各类生产、消费要素在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因此,我市应抓紧出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在投融资、税费减免、产业引导资金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可以把各地域之间利益一致的产业作为区域一体化的突破口,体育产业可以作为协同发展的先导产业,推动公共服务的衔接,拉动区域联动。

2.利用优势互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自己的品牌项目

京津冀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梯次性、互补性和共生性等特征,具备区域合作的良好基础。一体化过程中同一产业在不同区域存在一定的合理梯度,更有利于区域的内部形成产业转移和承接,从而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京津的发展劣势是人口密度大和地域面积小所引发的体育产业资源紧缺。保定市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但保定资源丰富,具有腹地空间优势,体育市场潜力巨大。基于此,保定市体育产业发展必须统筹配置,依靠京津体育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接中低端体育产业项目和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应利用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借助京津成熟的市场资源、管理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谋划、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地区有影响的健身休闲项目。把产业延伸到保定,真正形成市场,这样才能利用资源互补,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3.发挥市场决定作用,解决好政府定位

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就应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配置体育等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因为只有让资本、管理、信息、知识等各市场要素的活力迸发,市场主体真正活跃起来,产业发展才具有持续性。当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突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此间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我们的政府定位主要包括: 把体育产业提升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引导体育产业发展;区别公益性和商业性体育产业,实行不同政策进行分类指导与管理,保障公共体育消费;出台政策调节和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宏观上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推进体育产业成长。

4.建立发展基金,构筑协作平台,谋划深层合作

在每年召开的体育产业发展会议上进行高层次探讨,签署共同发展协议的基础上,应思考取得更实质性的进展。建议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各种体育组织或中介组织,使之成为跨区合作的重要载体。同时考虑在政府间进行体育产业发展的立法协作,整合政府立法资源,将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到法律层次。

注:本文是保定市社会发展研究院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40135

参考文献:

[1]邢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思考[J]前线,2014(3)

[2]徐泽.论政府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中的角色[J]暨南学报,2009(2)

上一篇:基于网络背景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浅谈音乐素养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