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豆腐郎”

时间:2022-09-21 04:23:02

大学生当“豆腐郎”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但最近,重庆沙坪坝凤天路华彩农贸市场的豆腐摊位,多了两个让人感到好奇的“豆腐郎”。大家好奇,是因为这两个三更睡五更起卖豆腐的竟是大学本科毕业生。

这两个“豆腐郎”是李庆文和董栋,两个河南小伙。一个是中国石油大学的高材生,另一个则是重庆工学院的优等生。

亏本也要保质量

“豆腐得新鲜,我们只能晚上做,清晨卖。 ”1月10日上午 ,在沙坪坝凤天路华彩农贸市场旁的一栋居民楼地下室里,记者找到了大学毕业生李庆文和董栋。这时,正是两人收摊回家、张罗着制作新鲜豆腐的时豆腐。李庆文在重庆也没闲着,两个月的时间,他几乎跑遍了重庆的大街小巷, 制作了一张重庆“火锅店地图”,为将来跑市场做准备。今年 1月初 ,他们在凤天路租了一间民房作加工作坊。买豆、泡豆、打浆、过滤等每一道工序都是细活,两人经常忙到晚上 12点才睡觉。

1月 11日上午,记者来到华彩农贸市场。“河南香豆腐,经得煮!特别适合火锅!”李庆文在叫卖时显得有点害羞。随着人流的增加,生意陆续而来,一斤、两斤……卖得不错,“今天是我们开张 10多天来生意最好的一天!”董栋说,最惨的是前天,清晨 7点起来摆摊,下午 6点才卖出去第一块豆腐。“我来买两斤豆腐,你们创业挺不容易的!”70多岁的陈维泰与老伴一起来到豆腐摊位,他告诉记者,老伴在菜市买菜时间,连续的早起晚睡,让两个高大帅气的小伙显得很听说了这两个孩子创业的事,今天与老伴一起来买两疲惫。人的豆腐,为的就是支持一下有如此勇气的大学生。

在这个不足 15平方米的地下室,一张床、两根凳,是屋里仅有的摆设。匆匆吃过午饭,两人除了轮流看看正在浸泡的豆子,切磋做豆腐的手艺心得外,还得花上半小时算算账。

“为了制作出标准的河南豆腐,我们买的是贵很多的河南原产豆。别人一斤豆子出三四斤豆腐,但我们要保证豆腐能经煮,只能出两斤……”董栋说,摆了10多天的摊,豆腐一半用来卖,一半送到了附近的火锅店,加上房租和日常开销,每天要是只亏 50元,就足够两人高兴的了。

放弃好工作自己创业

据了解,去年 7月,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董栋放弃了考研计划,推掉了原本可以获得的好工作,到重庆找到了高中时的铁哥们李庆文,谋划自己创业。当时,李庆文刚从重庆工学院毕业,因大学时能力突出,在大三时便与南坪一家大型超市签约,坐在办公室当起了白领,已经有了一年工作经验。如何创业,能做什么?一次嘴馋给两人找到了出路,“当时我俩正在烫火锅,我告诉董栋,我想吃家乡的香豆腐了。吃着吃着,我们就突然聊到了重庆的火锅好像很少吃新鲜豆腐,但在我们那里,新鲜豆腐就是火锅的主菜!”喜欢麻辣的重庆人,为何不在火锅里煮容易入味的新鲜豆腐?想到这一点,两人有些激动,萌发了开豆腐店的想法。

去年 9月初,董栋只身回到家乡河南,在一个做豆腐坊的亲戚家一住就是两个月,啥都不做,就学做“大学生并不是当上白领、考上公务员才是有出息,有创业想法的人其实很多,少的可能就是勇气和机遇。 ”董栋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联系做包装,准备扩大生产规模 ,将豆腐销往火锅店。

把“找饭碗”变为“造饭碗”

针对李庆文和董栋创业卖豆腐一事,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林浩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加剧。有科学知识的人去卖豆腐,会在卖豆腐的领域里创造新的奇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所以,更多的大学生应该放下身架,从基础性岗位做起,首先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再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台阶。

林浩表示,大学生应及时把握创业的有利时机,大胆出手,从原先的“找饭碗”变为“造饭

碗”,并从岗位的“求助者”变为岗位的“输出者”。“大学生创业时应努力规避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缺陷。 ”林浩同时还强调,大学生创业时应尽量选择一些投入少,且技术含量、管理含量以及人际关系含量都比较低的项目入手,以最大限度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上一篇:找工作,低调切入更容易成功 下一篇:实习信息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