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乡差距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09-21 03:30:42

河北省城乡差距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文章从收入、消费、社会福利等角度出发,对目前河北省城乡差距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比还将继续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小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但是城乡人均收入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这两个指标值差距开始缩小;农村居民的参保率与城镇居民的参保率的差距还比较大。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消费;社会福利

在我国,城乡差距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河北省的城乡差距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北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从收入、消费、社会福利等角度出发,对目前河北省城乡差距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这将有利于进行趋势研究,对于统筹河北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河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根据最新资料,有关城乡居民收入有关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第一,河北省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293.43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0.47元,城乡收入比为2.72,收入绝对差为7397.04元,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1996年资料显示,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在1.5∶1以内,所以,目前2.72这个比例已经超出很多学者所提出的合理范围。

第二,从收入的绝对值来看,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44元增长到2007年的4293.43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76.24元增长到11690.47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16个百分点;从收入绝对差角度来看,由1978年的162.18元扩大到2007年的7397.04元,增长45倍多;1998-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增加1888.11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605.83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5%,从平均值角度看,最近10年,城镇居民收入年平均递增速度高于农村5.7个百分点,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从收入比角度同样可以看出,由1998年的2.11增长到2007年的2.72。

二、河北城乡消费差距现状分析

关于河北省城乡消费差距问题分析,主要从城乡人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以及部分耐用消费品情况分析

城乡居民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引致了消费水平总体上动态差距,城镇居民享有较高的福利水平和拥有较多的财产积累,其消费后顾之忧较少从而具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根据现有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第一,2007年河北农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仅2786.77元,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234.97元,消费比高达2.96,消费绝对差为5448.20元,这个绝对差值已将近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倍,说明目前差距问题比较严峻。

第二,结合表1,对比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的数字资料,很容易发现收入和消费有很强的相关走势。同时,我们对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这两个指标,得出结论:城乡人均消费比一直小于城乡人均收入比;对于1995年来说,城乡人均收入比为2.20,城乡人均消费比为2.95,指标值差距为0.75;而2000年,这两个指标值差距为0.91;到2007年,指标值差距为0.24。对此,一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小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这个消费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生活收入及消费的不稳定性心理预期。反过来可以说,农村居民有很强烈的消费后顾之忧,而相对于城镇居民,这个后顾之忧小一些。这主要因为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已经相对完善,而农村居民则不然;城市居民经过多年的收入,财富积累比较多,而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相对应的财富积累也就少。因此农村居民相对应于城镇居民,其消费能力小。二是两个指标值差距缩小问题,2007年数值明显小于2000年的数值(0.24

(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结构分析

关于人均消费结构分析,主要对两个指标进行分析,也是学术界常用分析指标。一是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二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一般来说,收入越高,这个比重就比较大,根据现有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得出:

第一,从恩格尔系数角度出发,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同时,这两个系数都在减小,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39.5%减少到2007年的36.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从2000年的34.39%减少到2007年的33.88%,说明河北省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差值是持续减小,2000年的差值为5.11,2007年的差值为2.93,说明最近几年,河北省受国家的政策影响,从恩格尔系数角度来看,城乡差距在缓慢缩小。

第二,从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在总体上,最近8年时间内,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始终是小于城市居民,但是同恩格尔系数一样,这个指标差距是逐步缩小,差距由2000年的2.6缩小到2007年的0.8。从理论上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文教娱乐服务的需求是随之提高,城乡差距是逐步缩小的;但是从目前的数据不是很能完全的体现这个理论,城市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由2000年的12.17减少到2007年的10.87,下降1.3百分点,但是同时最近8年,我国城镇居民无论从收入上、生活上,还是社会保障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而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的萎靡,这可能和目前国家的大方针政策有关,如房价在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使居民在住房消费上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减少在文教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所以,对于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这个指标来说,城乡差距是否在缩小,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三、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差距分析

对于社会福利,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天壤地别,社会福利一般不能直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但又是居民实际享受的,主要包括各种补贴(如住房、物价补贴等)和社会保险费用(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城镇,居民特别是职工福利主要由国家财政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有较好的制度保障,因而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提供公有住房、公费医疗、公共交通、社会保险、生活补贴等,这种隐利是很难用货币价值数值可以表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又替代了货币支出;在农村,在2004年以前,除了一些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会存在一部分福利,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空白。自2004年来,河北省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这种差距状况让人堪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保障水平低,保障面比较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报销程序过于繁琐等。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抵触情绪,所以新型农村医疗还需要尽快完善,摆脱政策花瓶,以达到利民利国的效果。

关于养老保险有关部分数据资料如表4所示:

从表4数据看出,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是农村参加要老保险人数的3倍左右(2007年为3.23,2002年为2.78),但从人口角度来看,2002年农村居民常住人口是城市居民常住人口的2.03倍,2007年这个数据则是1.48倍(按城市化率计算所得),经过数据资料对比,农村居民的参保率与城镇居民的参保率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有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在医疗保险方面,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02年为330.4万,农村基本空白,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6.27万,农村由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但是,从低水平保障来看,农村医疗保险还存在诸多弊端,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还是有质的区别,这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上一篇: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商品房自然空置率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