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专业继续教育思考

时间:2022-09-21 02:51:41

公共图书馆专业继续教育思考

提要:

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公共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今,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新的理念加强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于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继续教育 管理观念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是培养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人格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图书馆科学化管理的途径和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标志。因此,公共图书馆若要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时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对强化专业继续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一、关于现代管理观念的教育

现代管理观念教育是继续教育的基础。当今社会正由生产科学化向社会科学化转变,科学的理念与思维模式,正改变着人们的基本活动规律。人们必须适应科技文明的发展,更新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的传统思想定势。公共图书管理专业是一种围绕信息收集、组织、分析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过去的传统管理观,制约着管理程序的动态性和管理结果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图书看成一种精神财富,一种文明的象征,而没有意识到图书是一种信息资源。因而管理的观念,就没有建立在以信息科学为逻辑起点的科学管理界面上;二是在管理目标上注重收藏,忽略动态。封闭的、狭隘的和静态的内敛型管理思维是传统管理的基础,必然影响到具体的管理行为,最终妨碍了信息的社会效用。英国著名管理学家霍金森曾说过:管理角色像罗马神话中具有两副面孔的门科一样,向外,它观察着环境,向内,它观察着内部的秩序,它的基本功能在于消除紧张状态,从而达到目的。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到管理系统内部的动作效率,而且要注意到社会对管理系统价值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必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管理,应重视社会的需求表现。需要形成发散型思维和倡导超前意识的管理氛围,建立动态的和创新的开放型管理模式。换句话说:每个图书馆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信息管理和利用要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要求。现代人管理观念教育需要在上述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科学管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建构基础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开放意识。

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开放性与高效率是确保本行业的位置和地位所必不可少的。开放内容、范围和信息转输等具体活动的标准制订都需要以此为依据。

2.系统意识。

作为社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的整体性、目标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着眼,以系统完善、功能增强为中心,组织各自的活动与管理,促进系统在服务于用户的过程中,随时产生增值效应。

3.超前意识。

当代世界的超高速发展,要求科学管理的思维基础不能以解决当前问题为目标定位,资源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等都应追踪世界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向,及时汲取新理论、新方法、预测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以符合或领先于时代的管理水平为目标。开放与超前意识的结合就成为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思维态势,将使得管理人员具备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系统中对人的管理是关键,而人的观念转变是成功的基础。为此,专业继续教育首先应解决人员观念的转化,以现代科学管理观念武装图书馆工作者。

二、关于完整的专业继续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心。从人格建构理论看,从事一定的职业,首先必须建立能满足职业需要的人格,而职业人格来源于对本专业的理论与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或称为专业智慧。著名学者克雷奇曾说过:“智力,有人把它定义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种认为它是学习能力,还有其他人认为它是处理复杂和抽象事物的能力”。不论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还是“处理复杂和抽象事物的能力”,这都与接受专业的新理论有关,都与应用专业的新知识相联。因此,专业继续教育需要建构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完整体系。强化公共图书馆专业继续教育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专业理论知识。

图书馆专业理论的核心知识覆盖着文献采集、资源组织、信息检索、用户服务等活动的全部。在以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为一方,以读者和用户需求为另一方的格局中,管理活动表现为知识信息与读者之间的协调,在这一过程中,馆员必须具有充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使静态的馆藏信息资源,迅速及时地转化为动态的用户需要服务。要实现这一点,科学的专业理论指导是不可缺少的。

2.专业辅助知识。

专业辅助知识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支撑,也是支持专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深化或提高的基础条件。补充的辅助知识主要包括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当代科学动态或最新进展。从本专业的特点考虑,辅助知识分三个板块,一是围绕文献及其载体的信息学、多媒体知识;二是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而需要的社会、人事科学知识。它是专业技术人员良好职业道德与信念的基础,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理论准备;三是以当代技术进展为中心的管理哲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理性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网络系统应用的技术知识,以及外语工具等知识。专业辅助知识是提高图书馆员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水平的助理,在专业知识运用的过程中,专业辅助知识起着“催化剂”作用。这一层面知识结构的优劣,对图书馆员管理实践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按照库思科学发展的观点,我国原先图书馆专业理论处于常规科学阶段,原有的结构相对稳固,自身孕育变革和发展可能性不大。而近年来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撞击”图书馆学理论板块后,信息理论、系统工程与控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造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裂变式”发展。当前,图书馆员的现代化进程正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走向深入,而大部分图书馆专业人员对外部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极其有限的。为此,需要把这一层面的知识纳入专业继续教育的日程。

3.科学基础知识。

这一层面的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学科。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而是作为知识宝库的管理者对各种学科文献内涵要有一般的了解。在蕴藏着各门科学文献知识库中的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各类读者和多样的信息需求,必须有效地把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相互联系起来,将信息及时地提供给读者或用户。否则就不是一名称职的图书馆专业人员。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但必须从不同专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最低限度要保证每一个在岗的图书馆员,都具有与岗位有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以往偏重于本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而言,这无疑是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个领域。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专业辅助知识是应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推动图书馆员的最具有潜在力、最富动态性的知识,专业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落实在专业辅助知识领域,改变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常规教育规范,建构图书馆专业继续教育的新规范。

参考文献:

[1]白崇远•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J].图书与情报,1998(3).

[2]刘其斯•图书情报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J].图书与情报,1998(3).

作者:拉毛才让 单位:青海省海南州图书馆

上一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下一篇: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