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协会在行动

时间:2022-09-21 02:16:09

董莎莎

2012年9月21日傍晚,璧山县璧泉街道华龙社区。

“柯老,遛弯呢?”一路走来,不时有邻居跟他打招呼。

77岁的柯愈洲总是很享受地回应:“嗯,饭后百步走嘛!”

其实,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巡查社区,及时发现矛盾。

因为他是社区和事佬协会的会长,在社区其他角落,还有几位老人像柯愈洲一样在“散步”。

夜色中,他们的身影成了华龙社区独特的风景。

多事之地

六年前,华龙村(现华龙社区)。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勤劳的村民们扛起锄头下地做农活,一路上欢歌笑语。

村里主要住着柯氏和张氏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清贫,但不乏快乐。

然而,这一切从2006年开始悄然改变。

2006年7月,挖土机的轰鸣声划破华龙村的宁静。

“征地拆迁,要建重庆机电职业学院。”村支书柯昌游带领村干部做群众工作。

同时,一个工业项目也落户村里。

前后两次共征用土地2000亩,让靠农业支撑的华龙村失去了大片土地。

2010年3月,华龙村正式撤村改社,成为华龙社区。

学校和企业的入驻为华龙带来了机遇,改变了这个村庄多年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矛盾。

“拆迁补偿什么时候到位呀?我们还等着做生意呢!”

“从村民变为居民了,社保金什么时候发呀?”

“没地种了,给我们找个地方摆摊做点生意呗!”

征地拆迁、撤村改社,让这个平和的小村陷入矛盾的泥淖。

柯昌游急得团团转。在华龙村担任过支部书记的老人柯愈洲看不下去了。“昌游啊,我知道如今的书记不好当,我愿为社区尽些绵薄之力。”柯愈洲主动请缨。

“那好呀,您有什么主意?”看到老书记愿意帮忙,柯昌游求之不得。

“成立一个民间调解组织,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压力。”柯愈洲胸有成竹。

“好啊,具体怎么操作?”柯昌游顿时精神抖擞。

“这事就交给我吧!”柯愈洲拍拍柯昌游的肩膀说。

成立协会

2011年,早春,张正生家。

“老张呀,卸任后的这些年都在家干啥呢?”

柯愈洲的这句话问到了张正生的痛处。

在华龙村当了十几年村干部,忙惯了的张正生,卸任这十来年的日子真是无聊。

“哎,能干啥?每天早上醒来就想今天的日子该怎么过,闲得心慌,都快憋出病了。”张正生躺在太师椅上唉声叹气。

“哈哈,我就知道你闲不住!”柯愈洲说,“我想成立个和事佬协会,有兴趣参加么?”

张正生从椅子上弹起来,一双眼睛发着光。

“我想把卸任的老干部和社区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织起来,调解群众矛盾,既搞好社区和谐,又治了我们的‘闲病’。”柯愈洲继续说。

“一举两得,好啊!”没等柯愈洲说完,张正生连忙答应。

看到老张的反应,柯愈洲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于是,和张正生接着讨论细节。

社区里,像张正生这样闲在家的老人还不少。

没几天,72岁的老会计刘大发在柯愈洲和张正生的召唤下,也满心欢喜地加入进来。

“你们要成立组织,怎么不喊我呀?”77岁的老村主任柯光周埋怨。

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也闻讯找上门来。

经过一个春天的酝酿,华龙社区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组织。

2011年5月10日,在红色爆竹的“噼啪”声中,华龙社区和事佬协会正式成立,柯愈洲出任会长——此举开了重庆市民间调解组织的先河。

由此,华龙社区揭开了依靠民间智慧调解矛盾、助推和谐的序幕。

草根智慧

窗外烟花怒放,灯火辉煌。

窗内剑拔弩张,怨气冲天。

2012年春节,华龙社区80多岁的赵家老两口的这个年过得异常纠结。

外嫁山东的大女儿赵延芬回到老家,不是为了看望二老,而是来要房子的。

原来,2006年征地拆迁时,户口仍在老家的大女儿大气地表示征地补偿一分不要,全给两个弟弟赵延礼、赵延富。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赵延芬家中出了变故,生活不再像原来那么富裕,于是,就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征地补偿。

如今,两个弟弟已与邻居一起在补偿地上建起了居民楼,按理应该有姐姐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可是,由于姐姐当初的放弃,他们并未预留。

因此事,姐弟双方吵了好几次架。

经过协会会员的汇报,刘大发知道了这事。

“赵大哥,听说你们家这个年过得不顺心呀?”刘大发来到赵延芬父母家。

“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呀……”两位老人有苦难言。

“放心,交给我吧!”了解情况后,刘大发决定进行调解。

怕姐弟双方一见面就掐架,刘大发决定采取“背靠背”的调解办法。

一方面,刘大发对赵家大女儿动之以情:“延芬呀,这事呢,你当初确实说过放弃补偿,虽没立字据,那是因为亲人相信你……”

另一方面,刘大发对赵延芬的两个弟弟晓之以理:“你们姐姐家出了变故,如果不是这样,她肯定不会跟你们开口……”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两个弟弟每人给姐姐三万元,一家人尽释前嫌。

在一次次调解中,和事佬协会凭借多年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串门促和制”、“坐堂问诊制”、“联席会诊制”等操作性较强的八项制度。

这“八项制度”成了化怨解难的利器——昔日的矛盾社区变成了全县的和谐示范社区。

“我们要继续鼓励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壮大和事佬协会。”柯愈洲充满信心地说。

上一篇:大陆警方与台湾合作内幕 下一篇:“就业红娘”刘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