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2:15:35

关于《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改革的思考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沉积岩石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由于长期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产生了教师及学生重视度不高、实验报告敷衍了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实验课程上进行了改革,引进了现代化的显微数码成像设备,提高了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并采用了多元化的综合实验考试成绩评价方案,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沉积岩实验;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05-02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已于2008年申报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我校Y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等石油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应的沉积岩实验课更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沉积岩观察和岩相古地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这门课进行探索和思考,并尝试改革,现分享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一、沉积岩实验内容设制的改革

本门实验课的目的与要求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沉积岩与沉积相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分类及各类型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并能够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描述各类沉积岩,掌握沉积相的指相标志及各种沉积相类型的主要特征,掌握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方法。本校为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提高重视度,已于2015年―2016年第一学期开始将原来的仅仅是沉积岩石学理论课后的实验课调整成独立的一门《沉积岩实验》课程,并进行考试,有单独的成绩和学分。由于本校需要学习该课的石油专业很多、班级多、学生多,针对不同的专业,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进行小班教学,一个班不超过35人,保证人手一台显微镜。其中对于本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共设有24学时,12次课堂实验课,1.5个学分,内容包括:沉积构造标本的观察及描述;碎屑岩的物质成分、结构组分的观察、描述;砾岩、石英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描述;长石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描述等等,共计十二次实验内容。而地质学专业,对此实验内容基础上进行了压缩,共设有16个学时,8次课堂实验课,1个学分,具体实验内容不再一一展示。本实验课程主要实验仪器是偏光显微镜,主要材料是各种沉积构造、沉积岩手标本和薄片,并使用放大镜、盐酸等配套工具。通过实验报告、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闭卷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为强化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总成绩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从原来的20%大幅提高到40%―50%,实验考试成绩占60%―50%。

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改革

根据改革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课上的观察和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思想怠慢,不用心去学习如何操作显微镜和画图;也有不少学生兴趣缺乏,没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探索目标,只是机械的写报告、画岩石薄片镜下素描图。甚至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自己不做,等着别的同学实验报告做好后直接抄袭。实验效果不佳,达不到教学要求。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原因,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可能有对学生要求不严,没有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不够新颖等问题。其次,客观上来说,因实验设备差、分组太大,每次实验人数太多,影响独立操作,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问题。后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沉积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重视程度,激发了学生对沉积岩科学研究的兴趣。

1.引进了高科技的实验教学多媒体系统。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配合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校于2013年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沉积岩实验室。本实验室购置了一批莱卡及宁波永新xp-213偏光显微镜,一次性可以容纳50位学生同时上实验课。同时在实验室里配置了一套显微数码成像设备,它可以将所连显微镜下岩石薄片上的特征通过电脑传输到屏幕上,这样教师上课时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同时给讲解示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学生观察的直观度和正确性[2]。同时在PPT中超链接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录像内容,收集各种图片、动画等丰富而形象的资源,从而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

2.加强教师自身的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是教学主体,其自身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实验效果的成效,同时,实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教学质量。为提高沉积岩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加强重视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院地质系开展了以下工作: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实验室的教研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均进行实验课程讲授及仪器操作演示公开课,由资深教授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全体教研室实验老师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3.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教学质量。根据笔者的多年沉积岩实验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兴趣度及积极性,对实验课堂管理进行了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提升。例如,从实验二开始的每一次实验都需要用到偏光显微镜,让每次做实验的学生使用固定的显微镜,这样学生的到勤情况、通过成像系统有没有认真鉴定薄片的情况均一目了然。同时,有意识设计一些讨论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得到客观合理的认识,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具有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本门实验课的特殊性,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带领学生们在身边大自然环境中寻找沉积岩现象,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校园内的大型沉积构造岩石标本、主校区的长江三峡地层标本长廊、秦皇岛基地的沉积岩石学野外实习、学校周围山上海相碳酸盐岩中的生物碎屑形成的化石等等,都能成为《沉积岩实验》的课外教学课堂。

三、实验考试的改革

传统的沉积岩实验课,课程结束后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即为最后的实验成绩,不需要单独进行考试,实验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比例较小。而我院将沉积岩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后,增加了实验考试,并且将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从原来的20%大幅提高到40%―50%,实验考试成绩占60%―50%,此举加强了学生的重视度和学习主动性。本门课程的考试采用多元化的综合实验成绩评价模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最后综合评定,得出总成绩。具体实验考试包括以下几点。

1.偏光显微镜的操作(5%):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否掌握[3]。

2.实验报告(40%):描述是否准确、绘图是否正确、美观。

3.实验课堂提问及出勤情况(5%):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思考问题。

4.实验考试(50%):综合考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具体方法是要求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块岩石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判断该岩石是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同时根据平时课堂上的内容格式,更进一步进行系统地鉴定、画图,并准确地对岩石薄片进行定名。

其中,1―3点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作为考试成绩,按照比例综合后作为这门课的总成绩。

四、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在沉积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考试进行调整改革,最终得到师生一致好评,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好的效果。目前,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在此背景下,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沉积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也与时俱进,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夯实基础理论,强化实践和创新意识,以期培养更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胡光明,胡九珍,罗进雄,等.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考试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6,(2):24-27.

[2]张宁,桑隆康,王国庆.国家精品课程《岩石学》之《沉积岩石学》的教学体会[P].课题成果,107-108.

[3]唐立国,唐良宝,杨运鑫.深化考试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4):70-72.

上一篇: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市场的完善 下一篇:浅谈通信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搞好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