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IT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21 02:05:42

高校IT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基于目前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多数针对课程自身内容革新的现状,提出一种整合相关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职业英语知识点与相关英语课程的联系,采用科学的考评机制来培养学生,进而达到在英语学习中引入专业,在专业学习中巩固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IT职业英语;一体化;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王颖(1986-),女,黑龙江五大连池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D1213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6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化企业工作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但2005年10月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工科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能胜任在国际化企业工作,而印度则达到25%,其原因是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英语水平差。如果中国软件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英语水平不高的话,这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举动可能会毫无意义。[2]因此“IT职业英语”应运而生,其旨在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和IT人员的商务英语交流能力与技术阅读和商务写作能力。

一、目前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基础英语、专业双语课和专业英语三大部分,学习时长多达2-3年之久,分析学生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等教育的英语课程体系多以学术能力提升为教学目的,与学生所学专业衔接不够,如“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多数与专业无关,且一些英语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形成了一种“各自为政”的分项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将英语和专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联系不多。

2.教学方式枯燥

课堂教学多以英语翻译为主,即教师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并讲解文中的关键语法及短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练习语言和创新思维的机会,既助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也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多以分数来评价学习效果,由于片面追求过级率及考试成绩,使得一些学生和教师将精力用来识记词汇和题海战术,很难真实评价学生对英语的综合掌握能力,高分低能、哑巴英语便是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并且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分容易使学生因分数不理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要培养竞争力强、高水平的国际型人才,在“IT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多课程、多知识点的课程一体化建设

学生培养不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师、一个专业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利用全校资源才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学习“IT职业英语”不代表就能适应国际工作环境。语言学习需要长期、高频次的刺激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程度,通过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等课程的英语教育,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英语技能,但是课程间“各自为政”的矛盾却没有解决,而“IT职业英语”是链接这些课程的纽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和技术交流的能力,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听说、技术英语听说、技术文档阅读和电子邮件写作等技能[3],达到高等教育英语培养的终极目标,即实践能力强、适应环境快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人才。因此有必要做好这些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巩固教学成果。

1.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

基础英语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但缺少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双语课和专业英语注重获取学科知识,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对英语学习其他方面技能的练习,容易造成前期英语学习的淡忘。所以,在“IT职业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组织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召开研讨会,将通用知识点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的所有时间,做到在学习中提高,在巩固中熟练。如在基础英语中补充一些行业词汇、商务英语口语以及求职英语、外贸函电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教授学生记忆单词、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为日后的职业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教学中引入技术英语听说和技术文档阅读,使学生能融入IT行业与商务环境进行基本的对话和交流;而在 IT 职业英语学习阶段,要巩固上述课程的成果,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即依据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教师教学主导地位,营造一种职场工作的学习氛围,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协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既减少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

目前,多数高校都成立独立的英语教学院部,来承担全校的英语基础课教学,而“IT职业英语”课程建设还不完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条件,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媒体衔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已有精品课、重点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等资源,打破传统英语课程建设的局限性,将英语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中引入英语知识元素,扩展学生对国际环境的了解,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际演练来加深知识理解,同时联合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基于现有的英语和专业课程资源构建“IT职业英语”课程网站,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加深教师间的合作,有利于教师扩充自己未知的知识结构,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传授知识。

3.师资结构一体化建设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英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知识,因此英语师资结构的建设也是影响学生掌握这门技能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合理整合高等学校英语师资,打破“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一方面,组织相关专业知识普及讲座、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等形式,加强英语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专业教师一起制定适合本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英语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材;另一方面,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应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公司一线(最好是外企)参加培训和实践,真正感受学生日后的工作环境及掌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能有的放矢,同时有计划地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到其他高校或企业进修、挂职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条件允许的时候学校可以从行业引进英语水平高、富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到英语教师队伍,以优化教师队伍。

三、基于多维度的教学效果评价改革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认为,智力不可能由一个智商测试的分数来衡量,即使在语言学习方面(如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技能上也存在较大差异。[4]因此,评价学业成绩不能以分数论成败,必须要尊重个体差异,应该多维度、多方式评价,要因智而评、因材而评,因此要有一个相对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本文提出一种评价分数计算方法:总成绩=卷面成绩*40%+实践成绩*30%+文档撰写*10%+学生评价成绩*5%+平时出勤*5%+基础英语成绩*5%+其他专业英语成绩*5%。“IT职业英语”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商务和技术听说、技术文档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所以将实践和文档撰写的比值扩大,有利于学生重视该项教学环节,同时引入学生评价成绩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即组内成员互相打分,组与组之间互相打分,在每次实践后都要进行效果评判,本着帮助同学的原则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最后为了使学生能充分重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引入其他课程的成绩,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原有知识,又避免学生因为个人喜好而有选择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大学的所有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是发挥的作用不同。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IT职业英语”教学正处于建设阶段,多数文献的改革方式都是基于课程教学本身内容的变革,本文站在学生培养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教学改革方式,即利用大学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职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分发到相应的英语课程中去,建立起课程间的联系,在英语学习中引入专业,在专业学习中巩固英语,在真实场景中加强口语交流,在科学评价中激发兴趣,最终培养出符合国际化企业工作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流汀.突出特色创新“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8):9-11.

[2]张宏岩.十一类人适合学习IT 职业英语[J].计算机教育,2006,(7):68-70.

[3]程荣进.面向IT 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软件外包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6):43-45.

[4]刘香萍.论多元评价在职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39-141.

上一篇:基于CDIO大纲的探究式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