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时间:2022-09-21 11:26:59

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组内或组间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某项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是首要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求形式,不看效果,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这样久而久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倦。所以在内容选择时,应该选择新鲜,具有可操作性和诱惑感,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与他们的智力、能力、经验、知识结构水平相等的,求果过程是多渠道和通过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其结果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反之如果内容不适,或没有挑战性、激发性和探究性,或不需要通过合作就能得到解决,求果过程单一,不具回味性,那就起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和效果。那样课堂教学虽然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光有其表,而无其实,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组建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的搭配,二是小组的规模。具体讲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按照临桌就近的原则,将全班同学搭配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尽量使他们便于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其次是小组组成人员要适度,不宜过多或过少,如果小组人数较少则同学之间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人数过多,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必然受限,一些同学只能被动听取,不能主动参与。所以一般由4~6人组成较之为宜。

三、明确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应学会什么知识,掌握哪些要点,记录什么,计算什么和结果要求,同时要讲明组内的合作规则和组间的竞争目标,这样小组合作就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展开。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进行适当调整。

四、发挥好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始终要起到引领、启发和创设问题的作用。在放手发动学生实践、讨论,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探索潜能的同时,做到“收”“放”自如,“引”而有序。“引”是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难点和思维的进展情况,适时地创设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趣味的问题,引领学生有序进行思维。“放”是要求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最后引导学生互相比较鉴别,分析原因,把散发的思维再“收”回来,进行集体交流、探讨、比较。对确定的目标回头望,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在整个合作学习中,只有选择好适当的内容,在合理组划和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特别是要发挥好老师的“引”、“放”、“收”的作用,合作学习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在学习“有趣的测量”一课时,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是计算一块橡皮泥和一个土豆的体积,由6人为一组,目标是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其具体过程是:给每个小组发放橡皮泥一块,土豆一颗,看哪个小组最先设想出计算它们体积的最好办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讨论,此时同学们讨论得很活跃,有的同学认为将橡皮泥捏成规则的形状,再计算体积,有的同学提出将土豆煮熟后放在模具内压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再计算体积。这时老师又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橡皮泥和土豆。如果变成铁块和鹅卵石等不易改变或不允许改变形状的物体又该用什么办法呢?待同学们思考一会儿后,老师又给同学们讲述了三国时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启发,同学们恍然大悟。于是,分别寻找水和水槽,有的组将水槽注满水,将土豆投入其中。将挤出的水收集进行体积计算。有的组在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做好标记,再将土豆投入其中,计算上升水的体积。合作过程中,当然同学们兴趣很高,很活跃,有的找水,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生从小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并从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未来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遇到问题能够自主探索,并创造性地进行解决,从小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浅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四大意识 下一篇: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