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40例分析

时间:2022-09-21 11:14:4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40例分析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综合疗效。方法:2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1:1:1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及对照组,观察组1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2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利巴韦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疗程3天。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特别对退热咳嗽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有效控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症,促进小儿康复。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以病毒为主,约90%以上,以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治疗不慎极易转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40,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入选规范:年龄6个月~5岁;急性起病:时间1~2天;有以下病症: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及部分有疮疹。验血常规WBC不高或略高12×109/L以下。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将2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1:1:1随机分3组,观察组1: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个月~5岁;观察组2: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8个月~11岁;对照组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5岁。3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为随机分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3组均采用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1单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2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利巴韦林,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用法: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儿童,1~2g/次,3次/日口服;1~3岁儿童2~3g/次,3次/日口服;4~5岁3~4g/日,3日/次口服;利巴韦林为10mg/(kg・日)计算,3天1疗程。

观察统计方法:3组均3天1个疗程,每例患儿观察1~2个疗程。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前后发热、咳嗽、鼻噻、流涕等一般症状变化情况,用Ridit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3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3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Ridit方法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组平均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比较:观察组退热作用平均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发热时间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病毒引起,具有发病率高,发热、头痛、咳嗽、鼻噻、流涕等临床症状较重,严重干扰患儿正常的生活。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李少川50年经验方,以“透解表邪、宣泄郁热的淡豆豉和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之热“的连翘为主,辅以薄荷、荆芥、栀子、黄芩、青蒿、赤芍等共14味”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经典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消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而且能够调理肠胃、增强免疫功能,全方面防治小儿风热感冒及感冒挟滞证,充分保护儿童的脾肺。缺点:口感较差,有的小儿不能接受,希望有所改进。

临床观察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后3组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观察组1及观察组2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也是患儿家长和医生关注的重要疗效指标,临床观察提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消炎镇痛、在短时间内解决小儿感冒的各种症状,缓解患儿痛苦。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1.

上一篇:自拟方皮炎康汤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下一篇:香菊胶囊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鼻炎48例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