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时间:2022-09-21 08:29:48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现在正被广大的教师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大好形势。然而,在众多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以“有其形,无其实”的面貌出现,部分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那就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学习形式的层面上,好像课堂上有了这种形式,就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所以,课堂上常常出现为了合作形式而实行形式化的合作,这当然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了。那么,如何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学中的分组方法通常有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两种:1、固定分组。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和异质编组。同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异质编组有利于“帮教”活动。2、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和按不同见解分组两种。自愿分组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按不同见解分组可以进行正、反辩论,让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的本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将一个班二三十个学生分为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时采用“风字型”、“餐桌型”;游戏、表演时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时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仍采用原有的“秧田式”。这样,方便老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内容

1、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内容是指在教师的备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合作学习内容的思路有:第一,体现自主性。即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学习《小镇的早晨》一课,老师就可以让不同组别的学生自主选择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然后再指派代表讲解。第二,突出思辩性。浅显的,答案直白的,可以一眼看出答案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衡量合作学习内容的标准应该看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是否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在找出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作者什么地方写的好?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作者为什么要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第三,注意多向性。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局限于合作解决问题这一领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宽泛的。如:在我们的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重点词语“为什么”“怎么样”让小组合作设计问题,这样的合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可以是实践性的合作,如:合作练习朗读,合作进行表演,等。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有吸引力的主题,必须适合班内大多数学生。

2、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这里指的合作方式是因材而异,因人而定,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如:学习《捞铁牛》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学习,认识关于浮力这一科学观点。在学习《探索者一号》一课时,就可以利用交流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不同种机器人。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式将黄山的奇石画下来。在学习《丰碑》一课时,我们还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式去理解军长的神态动作语言,去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曼谷的小象》时,让学生自己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动物的故事的方式,去体会动物与人之间的确密不可分,动物不仅能帮助人,而且还能给人们带来许多欢乐,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和平共处。等等。另外,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这不同的学习类型,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教师还要考虑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合作学学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3、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

在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没有建立在个体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时机不成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好时机,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书前,可以这样引导:你读好了吗?想读给别人听吗?如果你觉得没有读好,再练一练,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就在小组内读一读,让同学听一听。

合作学习小组还必须把握好时间问题。有的课堂一次合作讨论的时间太长,学生在马拉松似的讨论中,热情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打闹现象;有的课堂只要一提出问题就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太多,就难免留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充分发挥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可以这样引导:看看黑板上的生字,你记住了多少?快在心里读读记记,把你记住的字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互相帮助,在3分钟内学会的生字最多。

4、合作学习的调控与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调控,注意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第一、总体调控: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不要只参加一个小组的活动,而使整个课堂失控。第二、细节指导:在总体调控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深入到小组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共同研究,做到教学相长。第三、耐心讲解: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个别学生无事可作,不愿意参加集体的讨论,教师要注意耐心询问,认真讲解,引导他们积极的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能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他们最关注的仍是老师对每组的见解作出的评价。对此,教师要采用延时评价的方法,即教师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采用激励性发展型的评价,不断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之小组建设 下一篇:高中语文如何有效实践开放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