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3D》:样板戏邂逅古典007

时间:2022-09-21 08:28:43

《智取威虎山3D》:样板戏邂逅古典007

[摘 要]电影《智取威虎山3D》根据《林海雪原》中同名章节改编而成,由徐克执导。电影以同名样板戏为蓝本,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一本正经的样板戏有机结合,讲述了杨子荣只身打入匪帮做卧底,智斗“座山雕”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故事。故事沿用了样板戏的底子,古典007的构造模式,实现了革命样板戏与古典007构造模式的完美邂逅,再现和弘扬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本文试以原著、样板戏的特点及古典007构造模式为线路展开分析,探讨和挖掘该片中蕴含的中国本土电影特色之美。

[关键词]《林海雪原》;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3D》;徐克;古典007

一、曲波与《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著名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在小说出版的第二年,上海京剧院就将《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一节改编成京剧。“”开始后,《智取威虎山》成为京剧样板戏剧目之一。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也将“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改编为电影。197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同名革命现代京剧搬上银幕,其中的经典唱段和对白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2014年底,《智取威虎山3D》在国内影院公映,让茫茫林海雪原和那些英雄人物重回我们的视线。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根据中央军委电示,山东军区政委率部从胶东半岛的黄县乘船渡海去东北,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曲波就是此间随从山东到东北的,1945年底,曲波担任了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年仅22岁。当时抗战刚刚胜利,政府收罗一些宪兵及土匪,组成“中央先遣挺进军”,试图控制东北。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以师旅为单位分散到东北各地,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此间,曲波率领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牡丹江一带 剿匪。

杨子荣是曲波的战友、牡丹江军区二团侦察排排长。他从小随父闯关东,在鸭绿江上顺水放排,逆水拉纤,接触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社会底层的生活让杨子荣熟悉了东北地区的人情世故,乡风民俗,野史轶闻,行帮黑话,这一切都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侦察员提供了许多便利。1943年,杨子荣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抗战胜利后从县大队抽调入伍,随即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二团,成为曲波的部下,完成威虎山剿匪行动之后不久,英勇牺牲。

辽沈战役中曲波受重伤,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忘不了自己当年的剿匪经历和与他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于是便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二、革命样板戏的产生与特点

样板戏是指“”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五个剧目。

样板戏产生于特定的年代,其特殊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样板戏的主题和样式均具有特定的模式,在运用传统和外国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例如,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有层次的成套唱腔,妥善处理声与情、流派与人物、韵味与形象三方面的关系;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都有可取之处。样板戏人物形象即三突出、高大全的钢铁浇铸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们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们是一群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英雄。

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艺术家们前赴后继、忍辱负重,总结了京剧多年来表现现代生活时积累的经验,努力做出新的探索与实践:在剧本文学方面,改编者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中,为结构的严谨、人物的鲜明,情节的生动、语言的精美而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显示了相当的文学性。在音乐唱腔方面,设计者在增强时代气息与保持京剧特色之间尽了极大的努力,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大乐队,丰富了音色,增加了表现力r将传统的编腔方法与歌剧的作曲法结合起来,改变老戏的“一曲多用”为“专曲专用”,一些优美的唱腔,确曾赢得为数众多的新观众的喜爱。在表导演艺术上,导演、演员努力缩短现代生活与戏曲程式之间的距离,保留唱念做打的气韵、精神和功力、技巧,吸收话剧、歌舞等新艺术的可用成分,使剧中的表演准确和谐,又具有戏曲的观赏价值。

三、徐克的英雄情怀

人称“鬼才”的导演徐克1950年生于越南西贡,祖籍广东,他的童年在越南度过,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越南战争时期,街上经常听到枪声,孩子们为了避难躲在楼梯底下,天空常常亮起照明 弹……这些童年的记忆碎片造就了他的乱世英雄情怀。徐克早期的电影为香港制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如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填补了李小龙留下的空缺,使香港观众找到了虚构的认同对象。此次张涵予版的杨子荣不仅是对革命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致敬,也在试图为中国的年轻观众树立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早年生活于越南、香港和美国的经历给徐克造就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成长氛围,加上童年战乱的影响,这对他的整个电影创作生涯和创作风格影响很大。徐克从小就受到笃信佛教的父亲的影响,佛法涵养十分深厚,佛法禅意总能信手拈来,并将这份禅意表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因此他的电影始终有一种浪迹天涯、漂泊不定、仙风道骨般无根的感觉,他把这种感觉加入自己的人生态度与浪漫情怀,渗入对电影的奥秘如痴如醉的探索之中,一如一个惊恐而又好奇的孩子般顽强执著地表现着他个人独特的电影风格。

徐克16岁时随家人来到香港,19岁赴美国读书,当时正值“”期间扶植的革命样板戏盛行之时,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就这样吸引了徐克的目光,片中韩庚的角色即是徐克本人的化身。影片中正是有了韩庚这个主观视角的设定,整部影片才能确立特定的风格和基调,让影片不受小说史实约束,导演徐克也才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把影片打造成传奇叙事的升级版。同时,借韩庚这样一个年轻偶像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的讲述,有利于在今天的观众和传奇故事、英雄人物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和认同感。

《智取威虎山3D》无疑是徐克导演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超越,很难想象一位年过花甲的导演依然拥有着年轻人一般旺盛的精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智取威虎山》是20世纪的红色经典,从小说到电影,加之革命样板戏不计成本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造诣、音乐唱段早已深入人心,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翻拍这样的经典之作实属挑战。

影片虽以同名样板戏为蓝本,在演员表演、台词设定、场景美术乃至角色化妆等多方面借鉴了原片,并多次出现了京剧画面,譬如演员夸张的造型和杨子荣浓厚的“眼影”,但与样板戏不同的是,它摒弃了三突出、高大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更加弘扬人性,去掉了宣传口号化、样板化和程式化的样板戏特征。导演和制作团队站在人性的角度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接地气的英雄人物,同时在思想境界上做了一次回归人本位的尝试。

四、革命样板戏与古典007模式

《智取威虎山3D》从剧情架构、角色定位、氛围基调到动作风格,所有的起承转合、娱乐要素的安插,全部按照古典007(即1962年到2002年间出品的007系列电影)的模式构造。徐克也从中找到了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一本正经的革命样板戏有机结合的法宝,实现了样板戏与古典007模式的完美邂逅。

徐克在美国修读电影课程时,正是古典007电影风头最盛之时,很难不受其影响。他对007电影的偏爱,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已有所显露。如狄仁杰走一处打一处的查案方式,反派的身份和阴谋设定,狄仁杰与朝政的关系,超级武器的运用,蛇蝎美人的设置等。而他的这一份推崇之意,在《智取威虎山3D》中全面爆发。电影开篇表现反派座山雕兵强马壮,火力威猛,占据天险,令束手无策。这情形相当于每部007电影的开篇描绘。接着杨子荣从天而降,吊儿郎当,不得首长信任,就像军情六处局长对007无可奈何一样。同时他也是一根坚硬的救命稻草,不得不任他冒险一试。这些片段都与原著大相径庭,却与007影片的编排异常吻合。

杨子荣由张涵予扮演,兼有中国传统北方硬汉的粗犷糙劲,以及古典绅士的贵族气派。这里的绅士不是西装革履谈吐得体的上流人士,而是不分国界、民族和性别的一种人性气质,他们心地和善,疾恶如仇,关怀弱者,恪守道义。在中国内地演员里,张涵予是饰演这个传奇剿匪英雄、这个最具军人气质的超级特工的不二人选。他的气场、智谋、身手和应变能力,对敌人呈碾压式,一气呵成,滴水不漏。

座山雕出场的前半段神龙见首不见尾,遮遮掩掩方见真容,此手法与拍007老对手魔鬼党党魁如出一辙。起初深不可测,几个回合下来便气急败坏,露出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本质。匪徒们信不过杨子荣,要试探他虚实,反被摆了一道,有苦说不出。这一桥段既有原著精髓,也深得007电影如《太空城》的讽刺调子。古典的敌人都比较蠢笨,放在这个时代就多了一份蠢萌,不失时机地营造了喜剧效果。

余男饰演的青莲自然就是邦女郎,绝不是牵强附会,青莲这个角色完全是按照007的路数编的。她的身份是魁首情妇,一见主角立刻倒戈,结尾要依靠主角舍命来救。毕竟是红色题材,不能滥施情圣魅力,于是借母子重逢的由头,增加了一定的亲情筹码。

高潮时刻,杨子荣身份暴露,身陷重围,然后扭转局面、死里逃生,靠的是跟007的子弹香烟、爆炸钢笔如出一辙的小道具。最后大战全面爆发,两军血战,杨子荣只身追杀魁首营救邦女郎。杨子荣干脆利落击毙座山雕,这似乎不符合007电影的传统,也没有体现徐克热爱炫技的嗜好。果然,他留了一个彩蛋,此段充分具备了007和徐克电影的双重风格。这段飞机搏杀,灵感来自《八爪女》和《择日再死》,动作的奇想天开则充满了徐克印记。座山雕并不是死于杨子荣之手,而是采取上天裁决,这样老派的道德法则,也不是这个时代的标准,却是非常正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规则。此外,影片还有许多从古典007模板中衍生而来的细节,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与最本土化的革命样板戏完美结合,诞生了充满中国本土电影特色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3D》。

五、结 语

徐克曾谦虚地说:“我觉得人在生活上的时代符号会出现一些很奇妙的联想,所以我把一些很现代的符号放在所谓的武侠世界当中去,作为一种有意思的联想,希望这种联想可以对戏里面的思维产生一些新的启发。”《智取威虎山3D》的创作思路便遵循了这样的启发。

剥开狭隘的教条偏见,作为革命样板戏的《智取威虎山》等“红色经典”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一道独特的文艺现象,它不仅饱含了历史的、文化的记忆,也包含着一个民族视为至宝的精神财富。其弘扬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不仅符合典型商业类型片故事编剧和好莱坞剧作法的逻辑,也是对红色精神的激活和重建,是对新的历史背景下信仰和希望的传播,同时会对当下的意识形态格局、民众精神图谱和文化艺术构建产生一定的推动力。正如一些学者所强调的,“改编者有责任尊重这种记忆”,在精神意义上保存红色经典的原汁原味,在表现手法上去掉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僵化刻板的教条模式,不仅可以产生以《智取威虎山3D》为代表的糅合了京剧戏曲美学与好莱坞特质的优秀影片,而且这些源自京剧戏曲美学的元素与影片的整体协调性有机结合,可使影片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本土电影美学特色,在世界电影史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不得不说,徐克版《智取威虎山3D》不仅在充分吸收原著精髓和美学内涵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和创新,得到了艺术创新和商业利润的双赢,同时在挖掘中国本土电影特色的路径上给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曲波.林海雪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2] 史可扬.新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陈犀禾.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终极环境下人性的救赎 下一篇:从动画编剧看中国动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