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妊娠1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1 08:02:50

切口妊娠1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处妊娠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以本院16例剖宫产切口处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予3~6疗程的杀胚治疗后均效果极佳,未行剖宫取胎术,有5例行清宫术,因用药后血HCG接近正常,术中阴道流血不多,余11例未行清宫术,包块于治疗2个月左右完全吸收。16例患者均获得到回访,均康复并保住了子宫。结论 本研究证实:孕周大、血β-HCG下降缓慢、血流丰富等均影响治疗结果,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妊娠;血β-HCG值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湖南旺旺医院共收治了经彩超检查确诊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妊娠患者16例,经治疗均康复并保住了子宫,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切口处妊娠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27±5)岁。其中,1例剖宫产次数为2次,余为1次。剖宫产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至发病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3.5±1.3)年。16例患者中未避孕者2例,避孕者11例,安全期避孕者1例,余2例为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均无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

1.2 临床特征 16例中10例均为停经后无痛性阴道不规则流血,6例B超早期发现,无阴道流血,均无腹痛。

1.3 辅助检查 16例患者尿HCG均为阳性,血β-HCG为9010~75687 mlU/ml,平均(20351±5567)mIU/ml,彩超均提示子宫下段切口部位有不均质回声包块,可见卵黄囊或心管波动,直径约25~46 mm,包块周边彩色血流丰富。

1.4 治疗方法

1.4.1 药物治疗 MTX肌肉注射加米非司酮口服的方法:第1天MTX 50 mg/m2宫颈注射或孕囊周围肌层注射,米非司酮150 mg口服,连用6 d,如6 d内β-HCG下降

1.4.2 用药过程中每6 d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若β-HCG下降不满意,而出现了肝肾功能损伤,则暂停MTX治疗,予护肝护肾治疗,肝肾功能好转后再给予下一疗程治疗;若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若3×109/L,后再给予下一疗程治疗。

1.4.3 HCG水平 用药后每6 d测定β-HCG。如6 dβ-HCG下降

1.4.4 B型超声 每6 d复查,若无异常情况,待血β-HCG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时予彩超监测了解血流情况,孕囊至浆膜层的距离,然后B超下行吸宫术。吸出孕囊组织后,孕囊处安放气囊导尿管,注入液体,压迫局部止血,同时加强缩宫治疗。

2 结果

16例患者均予3~6疗程的杀胚治疗后均效果极佳,未行剖宫取胎术,有5例行清宫术,因用药后血HCG接近正常,术中阴道流血不多,余11例未行清宫术,包块于治疗2个月左右完全吸收。16例患者均为停经时间45~60余天患者。16例患者均获得回访,康复并保住了子宫。

3 讨论

3.1 药物治疗 ①甲氨蝶呤为常用有效的杀胚药物,研究表明滋养叶细胞对甲氨蝶呤高度敏感,应用甲氨蝶呤几分钟后即使滋养叶细胞内的叶酸在无活性的氧化状态下积储,1~24 h内抑制细胞内的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致使滋养细胞死亡,妊娠时滋养细胞处于增殖活跃状态,对甲氨蝶呤的抑制作用更加敏感[1];②米非司酮可拮抗孕激素,使黄体酮失去活性,蜕膜,绒毛坏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酮、雌二醇等明显下降,绒毛滋养层功能和形态改变,致使胎盘从肌层剥离[2]。

3.2 手术治疗 多数资料说明在对子宫切口处妊娠治疗中,首先行钳刮术是不明智的。当刮宫时,因子宫下段疤痕处肌层少不能产生有效宫缩,血窦不能关闭,引起阴道大出血。本院于超导吸宫后放置气囊导尿管局部压迫止血,经济实用。

3.3 愈合与血β-HCG病灶位置的关系 β-HCG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层分泌的,当血β-HCG下降缓慢时,说明绒毛滋养细胞活跃,胎盘有继续种植、浸润的可能。所以,保守治疗时,随访血β-HCG的下降速度是衡量疗效的金指标。另外,病灶的血流情况,距浆膜的距离也必须随访[3]。

参 考 文 献

[1] 林俊.异位妊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23.

[2] 杨静娴,牛和平.结晶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植入性胎盘及中央性前置胎盘.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99-100.

[3] Maldjian C,Adam R,Pelosi M,et al.MRI appearance of placenta percreta and placenta accrete.Magn Reson Imaging,1999,17(7):965-971.

上一篇:保守治疗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体会 下一篇:腹膜后平滑肌肉瘤CT诊断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