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2-09-21 07:47:57

宜阳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 近年来,由于小麦种子调运频繁和农业机械化收割跨区作业的广泛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防控措施不力、检疫把关不到位,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有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已给宜阳县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做好防控,依据近年来田间调查,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生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防控措施。

关键词 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防控措施;河南宜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56-02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黑疸、霉霉麦,是小麦生产中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难以根除的特点。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此病菌含有带鱼腥味的有毒物质三甲胺,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危害。因此,小麦腥黑穗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能降低小麦品质。

20世纪70―80年代,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麦田发生危害严重。由于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绝迹,该病基本上得到控制。近年来,由于小麦种子调运频繁和农业机械化收割跨区作业的广泛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迅速扩展蔓延。2007年前在宜阳县基本上查不到小麦腥黑穗病病株,2008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高村乡的高村、桑园等村突然发生,发病面积12.3 hm2,病株率一般在2%~8%之间,小麦腥黑穗病病株率达30%以上的地块面积(以下简称重发田)3.2 hm2。截至2015年,小麦腥黑穗病已遍布全县7个乡镇,发生面积达976.9 hm2,重发田达25.8 hm2。主要分布在宜阳县高村、花果山、上观、盐镇、韩城、赵保、三乡等7个乡镇,重发村有韩城镇于洼村发病面积66.7 hm2、韩城镇聂沟岭村发病面积30 hm2、香鹿山镇留村发病面积3.3 hm2,病株率均在15%以上。

小麦是宜阳县主要粮食作物,这种危险性、毁灭性病害的发生蔓延,严重地威胁着宜阳县小麦正常生产,目前小麦腥黑穗病已成为宜阳县小麦生产上一种最主要病害。为了做好防控,笔者依据近年来田间调查及试验研究资料,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生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防控建议。

1 发生危害情况

1.1 传播、蔓延快

小麦腥黑穗病2008年在宜阳县突然暴发以后,迅速蔓延,2008年全县发病面积12.3 hm2,主要发生在高村乡的高村、桑园2个村,重发田仅有3.2 hm2;2009年已扩展至高村、木柴、上观、盐镇4个乡镇,发病面积60 hm2,重发田已上升至12.4 hm2;2012年全县发生区域已扩展至高村、花果山、上观、盐镇、三乡、韩城、赵保等7个乡镇,发病面积达800 hm2,重发田22.3 hm2;2015年全县发病面积已达976.9 hm2,重发田达25.8 hm2。

1.2 局部暴发,农户损失惨重

调查显示,小麦腥黑穗病常局部集中发生,发病田块一般减产30%~40%,严重地块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给农户造成毁灭性损失。2012年小麦收获前,笔者对全县发生较严重的7个农户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

由表1可知,7个农户共种植小麦3.4 hm2,发病面积3.4 hm2,病田率100%,重发田2.39 hm2,重发田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4.4%,平均病株率高达50.9%,平均每户直接经济损失3 337.7元,7户平均每人损失1382.3元。由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小麦腥黑穗病给农户造成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近年来,由于小麦腥黑穗病的危害,有些农民不得不改种油菜、红薯、棉花、花生、烟草、蔬菜等其他作物,小麦腥黑穗病已成为制约宜阳县小麦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

2 发病原因

小麦腥黑穗病属幼苗侵染型病害,1年只有1次侵染,其侵染途径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种子带菌。在小麦脱粒时,病粒破裂,使冬孢子分散粘附于种子表面,或菌瘿及菌瘿的碎片混入种子中,均可成为种子传病的来源。二是粪肥带菌。打麦场上的带菌的场土、病株的残壳或碎麦秸等倒入粪坑沤肥或用病株作饲料,病菌的冬孢子通过牲畜的肠胃并不死亡,以后随粪便的排出进入粪肥,而使粪肥成为侵染来源。三是土壤带菌。病粒落入田间,或靠近打麦场的麦田,在打场时,由风把冬孢子吹入到田间,而造成土壤传染。四是工具带菌。如收割机、运输小麦的车辆、盛装小麦的容器以及包装物等均可携带小麦腥黑穗病病菌。以上4种情况,一般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粪肥、土壤、工具带菌传播为辅。

群众经常自留、串换种子是造成小麦腥黑穗病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2015年,笔者对宜阳县重发田的农户用种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农户75个,当年使用自留种或串换种的有74个,仅有高村乡高村村的1个农户虽然当年使用的不是自留种或串换种,但购买的种子是在流动小商贩的手里购买的散装种子,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自留种是小麦腥黑穗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发生特点

据调查,冬小麦凡是过迟播种的,发病重,冬小麦适时播种的,则发病轻。高山发病重,丘陵区发病次之,川区发病最轻。据调查,宜阳县花果山、上观2个山区乡发病最重,高村、盐镇、韩城、赵保、三乡5个丘陵区乡镇发病次之,洛河川区水浇地麦田基本上查不到病株。凡是小麦在播种时,播种过深,覆土过厚的,发病重。一般阴坡地小麦发病重,阳坡地小麦发病轻。地下害虫发生重的麦田,小麦腥黑穗病发病也重。

4 拌种药剂筛选试验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拌种药剂,2013―2014年度,笔者在三乡镇古村,安排了防治该病拌种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地设在常年发病地块(三乡镇古村),种植的品种均为农户自留种或串换种。试验区设5个处理,分别为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8%拌种;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清水拌种作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面积36 m2。试验结果显示,药剂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2)。采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防效均在96.5%以上,防效良好,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

5 防控措施

5.1 选用无病种子

种子带菌是小麦腥黑穗病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应严禁选择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乡、村的小麦作种子使用,杜绝自行留种、串换麦种,选用从正规渠道采购的包衣良种[1]。

5.2 合理轮作倒茬

小麦腥黑穗病发生严重的农户,有条件的,尽量实行轮作倒茬,可改种油菜、马铃薯、红薯、棉花、花生、烟草、蔬菜等作物5年以上[2]。

5.3 收割前后防治

对于零星病区,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对于轻发病田,要剪除病穗烧毁,并单收单打,烧毁病麦秸、病麦糠等一切病残体;对于重发田块,应收割堆放并集中烧毁,采取全田彻底销毁的措施。

5.4 提高播种质量,减少侵染机会

要尽量做到适时播种,冬小麦不宜过迟播种,春小麦不宜过早播种;播种深度要适宜,播种不宜过深或过浅,覆土不宜过厚[3]。

5.5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腥黑穗病的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防效均在96.5%以上,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可有针对性地选用 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8%拌种;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拌后堆闷6 h,随播随拌[4]。

5.6 土壤药剂处理

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22.5 kg/hm2加细干土675~750 kg/hm2,搅拌均匀后制成毒土,在犁地后均匀撒在地面,再耙地,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然后播种。

6 参考文献

[1] 李利欣,王惠平.小麦腥黑穗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1(22):27.

[2] 王海旺.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天津农林科技,2012(4):39-41.

[3] 李丽霞,夏明聪,张玉乐.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J].种业导刊,2015(10):25-26.

[4] 魏俊侠,杨和平,张渭薇,等.小麦腥黑穗病种子处理药剂筛选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2):94-96.

上一篇:驻马店市街道行道树香樟黄化病发生现状与预防... 下一篇:植物悬浮培养细胞应答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