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中诞生的凤凰

时间:2022-09-21 05:42:59

废品中诞生的凤凰

2月1日起,当代艺术家徐冰装置项目“凤凰”在纽约圣约翰神明大教堂展出,

壮丽磅礴的“凤”和“凰”悬于教堂中堂,在天堂穹顶之下飞翔。

“很优美,又很凶猛”

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两年中,当代艺术家徐冰收集精选了北京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建筑工地的各种废料,并把它们转化成为迄今为止他最大规模并意义深远的装置项目―“凤凰”。这项工艺巧思的杰作“凤凰”由雄性的“凤”和雌性的“凰”中国神话中的神鸟构成。“凤”和“凰”各重约12吨,并分别长达90英尺和100英尺。

“凤凰”项目在纽约圣约翰神明大教堂的展出,是该作品在美国的第二次展出,此前曾在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中国今日美术馆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相继展出过。

纽约曼哈顿的圣约翰大教堂,这座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里,两只“凤凰”被悬挂在圣约翰教堂宏伟的正厅之中,在距离地面数米的上空盘旋,闪烁的小灯泡照亮雕塑各种奇异的质材:用层次完美的铲子制成的羽毛,用防风帽制成的羽冠,头部是用电钻做的,身体是用其他废弃的建筑残骸制成,包括钳子、锯、螺丝刀、塑料软管和钻头。它们都面向有精美雕刻的青铜门,仿佛要在深夜振翅飞去。

这是徐冰重回到中国后创作的第一件大型作品。2008年,在纽约生活工作多年的他接受中央美术学院副校长一职,回到了中国。

“凤凰”项目始自当时他被邀请为北京环球金融中心新大厦一层的玻璃中庭制作一尊雕塑。这个新兴的建筑位于北京商业区中心,是由建筑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设计的。当第一次看到建筑工地时,徐冰感觉非常震撼,“如今的技术这么发达,那栋建筑却用那么低水平的技术来修建,简直难以想像。”

外来务工人员修建豪华的高楼大厦,工作环境却是那么可怜,这让徐冰感到不寒而栗。他对此的反应十分激烈,于是决定从那处工地搜集建筑残片和工人们使用的工具,用来创作凤凰展翅起飞的雕塑。

用废弃的建筑垃圾捣鼓出的无比巨大的“凤凰”,用徐冰的话说,是“用最低廉的材料,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很优美,又很凶猛”。后来我们从成品中可以看到,两只凤头是“安全帽”做的,脖颈和身体是普通人说不出名字的建筑机器构件,凤尾是很多铁锨构成,还有用彩条包装袋的布条做成的翎毛的“凤凰”,在白昼里看着像是出土的怪物。而夜间身上的LED灯亮了以后,就变得好像遥远的星座。

徐冰这样描述“凤”和“凰”的形成:“方法并不复杂,好像扎中国灯笼一样,同时它们也契合着西方现成品组合的概念。创作的整个过程构成了环境和中国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无法预知的是,打造《凤凰》的过程充满着曲折。

“凤凰体量太大,以前没有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我们去找凤凰的雕塑来做样子,结果发现很少有圆雕的凤凰,好不容易在圆明园找到一对,拟稿放大,实现起来,在技术上其实挺难的。”原本的计划,是完全使用一座大楼的“建筑排泄物”。他到CBD工地去考察,看到了工地凌乱的废料、不断搬移的农民工板房、从老家带来的充满乡土气息的被褥,这一切的背后是高大的写字楼和金融中心,这些零散的建筑材料,甚至这些灰头土脸的 农民工都成为了这个城市最体面区域的排泄物。

但很快奥运会开始了,为保证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更加清洁,政府下令禁止一切卡车货运和建筑施工,大型工地全部停工。而且要做出合乎逻辑的东西来,尽管一座大楼的建筑废料堆积如山,“其实能用的并不多,我们的工厂院子里堆了一大片材料,能用的只有几件。这里面有些材料甚至是加工凤凰那个工厂的厂长,坐着飞机去外地买回来的”。

与此同时,这栋建筑的开发商担心建这对鸟儿让人误以为是废物,问徐冰能不能把它们装饰一下,比如加个水晶外框。徐冰拒绝了,于是开发商最终也拒绝了这对鸟儿。但徐冰决心继续完成它们。他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工厂里继续制作,预计用四个月时间完成。最终整个工作花费了两年,徐冰包办了绘画、制作模型和电脑制图等工作。它们的外观有着中国民间工艺的拙朴特点,但是从鸟喙到尾羽,每一分每一寸都经过悉心考量。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凤凰形象。这种神秘的鸟儿象征着吉祥、统一、力量与繁荣,通常是一种高尚祥和的动物。但这一对用商业建设材料制成的鸟儿,却也反映出当今中国无情与冷酷的一面。

时代走得太快

徐冰对这些“废铁”很执迷。“凤凰最后真正要紧的,是通过每一块材料放在这里还是放在那里、材料之间的节奏、具体对材料进行处理而获得的态度。”对材料的处理,对于凤凰至关重要,“安全帽要放在凤冠那个位置,内在的合理性和幽默感才能出来;很沉的工具必须放在前胸那里,有点像飞机的驾驶舱,动物和飞行器之间的逻辑吻合了,就有幽默感和美感”。他的凤凰占据了一个常接大型艺术项目的工厂最大的厂房2年,“很多工人参与了过程,他们发现参与这个创作很有意思,好多的想法和装配连接,都是工人们给出来的。我觉得工人们对材料的感觉比知识分子、艺术家更强烈,工人是最聪明的,他们把凤凰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做” 。

徐冰经常用“有意思”来形容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感受。“CBD是中国的经济指标性的象征,从大楼的废料可以像波纹一样,涉及中国很核心的部分,中国是怎么回事,在发生着什么事情”。在他看来,“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在于大楼的增多,在于阶层关系的变化。我真正有兴趣的部分,是谈论劳动和财富积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我希望这个作品是一种唤醒和提示,关于劳动是什么,关于对下层的关注”。

很多人曾经去厂房看过凤凰,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觉得这件作品非常中国,认为“这是中国的方式和态度做出来的艺术的结果。中国是农业的国家,最核心的部分是用最现实的材料,做出勾勒未来生活理想的、特别美好的形象和象征。中国民间艺术就是这样的,用最低廉的材料做出美好的东西。”

被人们视作“废铁”的凤凰,在徐冰看来,好像深埋地下多年之后出土的文物,“有特别美好的包浆一样的质感,像一件非常漂亮的工艺品,好像镶满了宝石的感觉”。他觉得凤凰已经有了灵性,非常感人,“物质是有灵性的,大鸟通过每一片羽毛散发灵性。灵性其实是通过很多人的传送而传递的,因为每一块材料都是通过所接触过的人获取的,实际上其中有一种信息和一种记忆”。

徐冰认为自己是“一不小心成为了一个现代艺术家、当代艺术家。我一直对艺术是老实的,我抓住这个态度,时代进入现代,我就是现代艺术家;时代进入当代,我就是当代艺术家;时代开始搞实验,我就是实验艺术家。我走得快,是因为时代走得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因此并不认为“凤凰”与之前的作品有多大的不同。“内在的脉络和对待事情的态度,对待社会的态度和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徐冰说,“艺术是很宿命的,也比较真实,肯定是你的东西,想掩盖也掩盖不了。”他认为“凤凰”这样的作品只可能诞生在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地方会有这样的契机,做这样的事情。”

戏剧推荐

让・皮高齐摄影作品展

时间:2014年3月14日~3月24日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知名摄影师、欧洲汽车品牌SIMCA继承人让・皮高齐首次带着他的摄影作品来中国展出,在UCCA亮相,让・皮高齐本人精心选择了250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照片,让更多人藉此机会进入他的世界。。皮高齐十几岁时便开始通过摄影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用影像日志的方式来记录上流社会的生活。他的摄影作品凝聚了40多年的光阴,汇编了众多明星和名人的生动影像、捕捉他们不经意的瞬间,这些影像日记既是他的生活和时代记录,也是一部当代西方社会名流的文化档案。“我拍摄我的朋友,我的亲人、建筑、风景、美食、我最敬佩的人和我欣赏的女人。”皮高齐说,“只要可以,我打算一直这样拍照。”

上一篇:企鹅的新玩法 下一篇:爱是疯狂,爱是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