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合理用药

时间:2022-09-21 04:43:43

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合理用药

摘 要 高血压的危害、用药误区,根据病情等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

关键词 高血压 用药误区 合理用药

高血压的定义及危害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1]。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主要措施。

我国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五类。此外还有α受体阻滞药及其他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用药误区

由于我州为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同时受某些传统习俗的影响,在抗高血压药的使用上存在不少误区:①症状不明显不服药,症状明显自服药: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及少数民族豪爽的个性,使许多高血压患者在自我感觉良好时不服药,症状明显时胡乱服药。②人用我用,盲目服药: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别人用了的降压药效果好,自己跟着用。殊不知个人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合并症等存在差异,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有时可能还是禁忌使用的。③降压目标不明确:血压降低至多少,心中无数。甚至有的认为降得越低越好,越快越好。降压过快、过低,会引起重要器官灌注不足。④拒绝联合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许多人自然的认为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不知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减少剂量、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通过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减少钠的摄入等措施,可减少抗高血压药物剂量,增强降压效果,减轻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但在本地区,少数民族节日众多,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俗,使得高血压患者往往不能有效地进行非药物治疗,需要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增强患者依从性,自觉地严格地实施非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药:轻度高血压,一般先用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如血压仍未控制,可开始药物治疗,严格把握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病人情况,在常用药物中选择一种药物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常采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如利尿剂与β受体阻断剂、ACEI或ARB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钙拮抗剂、ACEI或ARB与利尿剂等。

根据并发症选药:合并冠心病可选用β受体阻断剂或长效钙拮抗剂或ACEI;合并脑缺血选用尼莫地平、β受体阻断剂;合并肾功能不全选用ACEI或ARB、钙拮抗剂等;合并糖尿病可选用ACEI、ARB、钙拮抗剂等,不宜选用氢氯噻嗪、β受体阻断剂;合并高血脂可选用ACEI、ARB、钙拮抗剂等,不宜选用氢氯噻嗪、β受体阻断剂;合并痛风,可选用ACEI、ARB、钙拮抗剂等,不宜选用氢氯噻嗪[2]。

剂量个体化: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宜从小剂量开始,不同患者、同一患者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药物剂量。

平稳降压与长期治疗:血压波动可引起靶器官损伤,为减少血压剧烈波动,应选用长效制剂平稳降压。治疗过程中不可中途随意停药,必须更换药物时也应逐步替代。

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SBP<150mmHg,一般高血压<140和(或)90mmHg,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性冠心病、慢性肾脏病降至130/80mmHg以下。如能耐受,建议全部患者血压尽可能降至120/80mmHg。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1).

2 乔国芬,林军,宋晓亮,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上一篇:个体化给药方案在临床上应用分析 下一篇:我院中药饮片的贮存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