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小儿鼻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1 04:36:00

穴位按摩治疗小儿鼻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按摩与中医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中医治疗,用药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外治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单纯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关键词 慢性单纯性鼻炎,小儿 穴位按摩 肺脾气虚

广州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加上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刺激,儿童鼻炎发病率较高。而儿童慢性鼻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属祖国医学“鼻窒”范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自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在临床中运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慢性单纯性鼻炎8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小儿慢性单纯性鼻炎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7~14岁;病程5个月-3.6年;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7~14岁;病程4个月-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①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夜间、静坐、寒冷时加重;②多涕或有头痛、头昏症状;③鼻腔检查: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于弹性,探针轻压之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复原;④分泌物较黏稠。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制定。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以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为基础方进行化裁,其方药组成为苍耳子、辛荑花、白芷、黄芪、白术、防风、陈皮、柴胡、川芎、桔梗、甘草各7g,水煎服,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服上方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

2.2.1所采用的穴位如下:主穴:印堂、鼻通、迎香。“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鼻梁中央上端。“鼻通”穴位于鼻梁中点两侧,距鼻梁骨0.5cm处,左右各一。“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凹陷处,左右各一。配穴:合谷穴,位于双手拇指及食指掌骨之间。具体穴位分布见图1。

2.2.2按摩方法:先以拇指指腹按压“印堂”穴,以微感压痛为度,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按揉,约按摩治疗一分钟左右,再以逆时针方向按1分钟。接着用拇、食指指腹,沿“鼻通”与“迎香”穴之间,上下稍压移动按摩,约二分钟左右,按摩时有酸胀感。按“合谷”穴时以拇指腹压在“合谷”穴上,食指腹在手心侧,二指用力按压至酸胀感为度,约1~2分钟。每日按摩2次,3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1997年修定的鼻炎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症状体征计分评定表,以下列公式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x100%。显效:治疗3周内症状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51%,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治疗3周内症状明显好转,症状体征积分减少21~50%;无效:治疗3周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积分减少不足1/3。

4 结果

治疗组36例:痊愈:3例,占8%;显效7例,占19%;有效23例,占64%;无效3例,占9%,总有效率91%。 对照组45例:治愈2例,占4%;显效9例,占20%;有效23例,占52%;无效11例,占24%,总有效率76%。 经统计学处理,P

5 讨论

慢性鼻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无季节和地域差别,属于中医“鼻窒”范畴。小儿慢性鼻炎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是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故采用补益肺脾、通散鼻窍的中药内服。其外治,主要是解决鼻腔通气引流问题。 小儿脏腑娇嫩,肺卫不固,抗邪力弱,加之感受外邪,侵袭鼻道,肺气失和,故见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状。又因邪恋鼻窍,气道受损,故小儿慢性鼻炎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所以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为主。方中以黄芪、苍耳子、辛荑花为君,补气健脾,疏散外邪;辅以白术、陈皮为臣,健脾益气;以川芎、桔梗为佐药,一为祛风止痛、调理气血,二为开宣肺气、助以解表,桔梗兼有舟楫之能而载药上行;以防风、白芷、柴胡祛风通窍;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本方健运与固表同施,升阳与通窍并用,表里兼顾,共收健脾益气,升阳通窍,祛风散邪之功。 穴位按摩疗法属于中医外治范畴,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施压作功,以达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治病目的。穴位的毛细胞血管排列呈与经线平行状,是特异性舒缩频率的微循环单元。

中医学认为按摩能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现代医学认为通过按摩的物理刺激,能引起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并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引起一系列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达到治疗效果。体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按摩所产生的热能作用,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肿胀消除。同时,穴位按摩疗法舍针刺而代以指压,以减少针刺的创伤而不减少对脏腑气血功能的调理作用,配合穴位按摩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我们推测穴位按摩有效之机理可能在于通经活络,调整气机升降失衡,提高免疫力,消炎、收缩血管、通鼻窍,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迎香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鼻旁,能宣肺、通利鼻窍,善治鼻疾。如《灵光赋》日:“鼻窒不闻迎香间。”《玉龙歌》记载:“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除气先通。”鼻通穴(又名鼻穿、上迎香)位于鼻骨上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是治疗鼻塞的有效穴位。以迎香穴为主穴,进行持久的按摩治疗,就会对穴位产生一个持续的刺激,从而达到消炎、收缩血管、通鼻窍的作用。 但应该指出:穴位按摩疗法虽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可是对它的研究却远远不如针法、灸法,尤其是机理探讨方面,长期以来很少为人们重视。因此,今后除了继续开展临床研究外,还要有重点地进行机理方面的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明确其适应范围、适应证和禁忌证,使这一疗法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

《内经》曰“内者外治,外者外治”。张仲景也指出“汤药不足尽病”。由于小儿慢性鼻炎发病部位在鼻粘膜,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外治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内外同治,发挥穴位按摩简、便、效、廉的优势,更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上一篇: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下一篇:振腹手法结合中药治疗继发性痛经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