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9-21 04:30:06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急需质量和数量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来推动企业转型和发展,但目前生产一线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挥行业系统院校的优势,探索多样化的职工教育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形成学分银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和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成人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的逐步推进,需要质量和数量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来实现企业转型与发展,但目前生产一线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十二五”开局之年,北京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23万人,但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满足首都的发展定位需求,技能人才的促进培育体系也有待提升和完善。北京市未来两年需补充技能人才60万人,其中急需补充的技师和高级技师13万人。因此,探索多样化的职工教育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当前学校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概况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为满足企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计。它以企业生产一线职工为培养对象,以贴近企业需求、贴近岗位需求、贴近职工自身需求为原则,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宗旨,利用产教结合机制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质资源,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学校主动服务企业,企业发展依靠教育”的先进理念。截至2012年,试点企业已扩展到石油化工、汽车、燃气、建筑、服务等行业,开设化工工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十几个专业,参加学习的一线职工达千余人,已输送毕业生近600名。

二、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主要内容及特色

(一)坚持“为企业服务”的方向,努力办出企业满意的教育

项目坚持以企业在职职工为教育对象,以提高职工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非脱产、业余学习为办学形式,坚持“以企业需求、岗位需求、职工需求为宗旨”的办学方向。从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规划出发,提供满足职工学习要求的教育服务,努力成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反映企业需求)、企业手中的教育(反映企业参与)、企业心中的教育(反映企业满意)。

(二)坚持“三个共同”,实现企业源头参与、深度参与和全程参与

项目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二元运行机制下,坚持“三个共同”,即: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共同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同完成对学员的知识与技能考核。保证企业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努力做到源头参与、深度参与和全程参与,从而实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三)坚持“五个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项目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优化调整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坚持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五个结合”将教育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在企业里为教育事业搭建服务平台,也在学校里为企业建立起职工教育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四)坚持培养“企业想培养的人”,招录模式与企业激励有机结合

项目将企业推荐选拔作为职工报名的首要条件,试点企业对报名考生的表现进行评议、公示和筛选,优先推荐政治表现好、对企业贡献大的生产一线骨干参加学习。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确定“企业推荐+全国统一成人高考成绩+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成绩”的综合素质考核录取模式,与企业激励机制有机结合,实现了招生制度的突破。

(五)坚持按照成人学习特点,建立弹性灵活的学习制度

项目实行弹性学制,在2.5-5年内,累积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解决在职职工的工学矛盾;办学模式开放,学习地点设在企业,让学员“上课不离厂,学习不离岗”,为职工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实行学分互认与转换,实现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相互认证和衔接,以2011年学分转换数据为例,申请转换1009.5学分,审核通过811学分,转换率达80.3%,有效避免重复学习、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远程教育“严格审核两端、科学筹划教学、远程时时监控、倡导学生参与、授课学习互动”的教学制度,使学员的分散学习、班组学习有切实的质量保障。这些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弹性灵活学习制度,在学员中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成果

(一)项目受到职工广泛欢迎,赢得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2011年调查显示:92.85%的学员认为项目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希望能够持续发展;企业管理层认为项目切实服务于公司人才培养规划,专业设置贴近公司发展实际,注重实践课程设置针对性,是企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有效通道,更是惠及职工的重要举措。

(二)首批毕业生受到广泛关注,“双证”融通机制取得突破进展

项目首届毕业生于2010年毕业。北京电视台、工人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社会反响热烈,表现了对该项目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社会认同。职工经过系统化学习,不仅获取专业理论知识,也提升了职业技能水平,部分专业“双证”融通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双证”毕业。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及以上、班组长及以上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2.1%,80.4%,20.7%,明显高于同期同类型职工群体的平均数据。同时,职工的毕业技术报告通过技改、创新等直接或间接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做出贡献,更有大批优秀职工在各种比赛、评优中获得荣誉。

(三)科研成果丰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到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组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项目“对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继续教育专题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对于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成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高等教育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以及面向有实践经验普通劳动者主动提供教育服务,促进国有大型企业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一种新模式。” 北京市教委专家在评审中也指出:“项目探索了校企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弹性灵活的学习制度,对于开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参考价值……在形成学分银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均提出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这其中有多处吸纳和体现了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

[3]孙琳.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宁波市高中学生视力健康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如何引导当今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