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21 03:19:07

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整体建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的重要阶段。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基基础 桩基础 土建 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水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基础轴线偏位及预防措施

当基础模板拆模后,发现基础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另外,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其次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在对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2. 基础标高偏差、成因及预防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坪(±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砂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针对基础标高偏差应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负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将基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0mm×20m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应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基础防水层失效、成因及预防措施

防水层开裂或抹压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经常潮湿,使室内粉刷层剥落。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年久后,砖墙表皮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卫生和结构承载力。防水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施工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防水层下面三层砖要求满铺满挤,横、竖向灰缝砂浆都要饱满,240mm墙防水层下的顶砖,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水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土回填后进行,避免填土时对防水层的损坏。如设计对防水层作法未作具体规定时,宜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作法。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后的严重性和困难性

一定程度而言,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 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1. 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勘查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弄虚作假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

2.提高结构基础设计的合理性

在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为了缩短工期,首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参数估算单桩承载力极限值,根据这个极限值进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抗压静载试验。但是,这个方法不具有科学性。桩基础设计过程中抗压静载试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抗压静载试验直接影响到桩基形式、桩规格和桩入土深度,施工难度。因此在设计中应通过科学试验,取得准确数据,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经济,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获得的效益。

四、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和措施

由于地层的不可知性,桩基施工经常会遇到很多异常情况,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解决各类问题。

(1)桩基施工时压桩力远低于设计承载力。某小高层住宅采用18m长直径400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50kN,进行工程桩试打时连续4根桩的最大压桩力均仅为300kN,远小于设计承载力。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各土层特性基本准确,可能由于压桩机械的压桩速度偏快,而土层的粘聚力又偏小,故压桩时桩将土直接剪坏,引起压桩力偏低,一定时间后土能恢复固结。在15天后进行的试桩,试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桩基施工与原有建筑帷幕桩冲突。在某桩基施工时,拟建建筑物桩基与其临近建筑物的帷幕桩冲突,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原有帷幕桩的位置重新核算及布置桩位。结果在打桩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原有帷幕桩位置有误,与设计桩位冲突,有一些桩打不下去,施工单位擅自拉大桩间距离来避开原有帷幕桩,这样对建筑物桩基整体是有影响的。故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打,待原有帷幕桩的具置确定后,再对桩基重新设计。

五、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进行基础施工前要踏勘施工场地情况,了解不利情况,预先做好安排计划,确保基础工程准确进行。因此,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从而保障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郝胜鹏.新颁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点须知[J].建筑工人,

2002,(12):4-8.DOI:10.3969/j.issn.1002-

3232.2002.12.002.

[2]苗平贵.土工带加筋垫层地基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37(20):66-67.DOI:10.3969/j.issn.1009-6825.

2011.20.041.

上一篇:谈建筑施工中的模板技术 下一篇:多层建筑在土建工程中的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