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21.2 女:100

时间:2022-09-21 02:34:03

“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2004年的O岁男女婴儿性别比高达121.2:100,出现了出生婴儿和儿童中男多女少的严重不平衡现象。

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反映一定时期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例的人口学指标,以每出生100个女婴数对应的出生男婴数来表示。比如,出生性别比为105,即表示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出生了105个男婴。根据国际上长期广泛的观察,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应该在103―107之间。

绿皮书介绍:我国1982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为111.3,到2000年已经高达116.9;2004-年的O岁婴儿性别比更是高达121.2。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海南省和广东省,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分别达到135.6和130.3。

绿皮书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看起来是一个人口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许多社会问题在人口上的表现,其根源在于社会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的出生性别比失调会导致将来人口结构的严重失衡,由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有可能引发另一些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绿皮书同时指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流。据统计,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已达全国人口的10%以上。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人口变动总是与重大的社会变革相伴而行。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而且也必将成为我国社会变革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在很长时间内,人们曾依据历史经验、固化地把流动人口看作一种“非常态”的情况,甚至面对着流动人口的汹涌到来而不知所措。但事态的发展将使人们认识到,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其实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现象,并成为主导我国人口态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0年的56%,年均增长达1个百分点,在不到20年中提高了一倍,再从2000年的56%到2004年的42%。

(摘自8月17日《文汇报》记者)

上一篇:公安部全国社会治安形势五大提示 下一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