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1:49:44

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思考

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教研活动,听了好几节教研课后,突然有了一种感觉:一年级的孩子对数学最有兴趣,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也最多。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也越少,但学习的积极性也越差。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想到这个,无疑是很痛心的。通过调查,得出了一个非常震惊的事实:我们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到价值!

一、数学的价值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纯粹数学派”认为:数学的价值表现在数学以严谨的演绎思维、缜密的逻辑推理,充分发挥了人的心智的功能,满足了人们求真、向善、唯美并乐于接受挑战的美好天性,使数学具备了抽象的理性价值。而“应用数学派”认为:由数学的经验性和实践性衍生出来的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直接决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现在一般认为:数学的价值具备了应用价值和理性价值的两

重性。

二、如何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1.巧用例题,让学生明白数学“从何而来,从何而去”

如,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的第一道例题。书上的例题是这样表述的:“观察下面的图形,找出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下面画了四幅图:交通标志牌、高压线电桩上的支架、吊桥和钢架桥。然后紧接着就是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进而揭示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我在教学这道例题时,却没有采用原题的表述。课堂上,我首先出示了这四张图片,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然后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地方使用了三角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在研究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又带领学生回到了课初的问题,学生当然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在下课前,我又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这些特点,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找找生活中的例子,或者你认为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2.创设真正的现实化、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提到现实化、生活化,我想,多数的数学老师都会说,现在的教材都比较生活化、现实化呀。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看到的应用题都是:桃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某车间原计划生产多少台机器(或零件),实际生产了多少……凡是这类题目,基本上都是实际比计划超产,一般不可能减产,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形势一片大好。

3.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方式,这一点正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但教学不是赶时髦,关键是看这种方式是否适合你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往往有不同的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强调那些较优化的方法,但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发现这种差异,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应控制优生的话语权 下一篇: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