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时间:2022-09-21 01:45:29

解析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 ,农村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各大城市,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能紧跟改革步伐,切实的发挥了其在“三农”建设中的作用。相比而言,甘肃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建设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内部、外部及法律规范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甘肃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持续建设、发展的思路。希望从不同方面更好的了解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为甘肃农村金融的发展营造一个更优越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金融;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思考

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我国城乡差距日益缩小,这其中,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我国村镇金融建设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面对这些基本现状,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着巨大的优化空间。

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严重的资金不足,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农村金融的发展,给农村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是面对农村银行发展缓慢,发展现状的诸多制约因素。我们该如何寻找突破点,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首先,就要从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金融主体内部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资金就像经济的血液,在我国,大量的资金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建设。但农村建设资金的紧张却始终没得到彻底的解决。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提供的资金限制太多,难以有效的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民间借贷、商业借贷、合作金融等受政策影响,发展缓慢。且民间借贷、商业借贷等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制约了其发展。例如,我国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是正规的大型金融机构,本应大力的支持农村建设,负担起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责。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很难找到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网店,其金融服务的方向不是面向广大的农村,而是停留在竞争激烈的城市。此外,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更难涉及到农村。农村金融业务、服务的重担几乎全落到了农村信用社的头上,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的金融主力。而农村信用社规模小,经营机制、内控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其很难满足农村金融的借贷需要。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农村信用社也将目光投向了城乡接洽地区,甚至将从农村吸收的资金投放到城市金融市场,造成了农村经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目前,邮政储蓄的营业网点也逐渐的延伸到农村,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农村的营业网点其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落后、整体水平不高。另外加之借贷政策的约束,其对农村提供的有效发展资金仍然很有限。解决好农村发展资金问题,仍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农村的金融机构形式过于单一,目前,农户的主要借款途径还是以向农村信用社借取为主,民间借贷为辅。一方面,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审批程序繁琐,贷款限制较多,农民能带到款的金额和数量有限。民间借贷虽然较为容易,但利率高,管理混乱,容易出现借贷纠纷,且对借贷风险的评估不足,导致借贷风险较大。另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普遍远离农村,难以发挥其在支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存在着严重的“放大不放小,助富不助贫”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以往,造成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严重失衡,资金供给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农村建设的长期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1.2金融主体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1.2.1农村环境较为艰苦

农村环境的艰苦咋看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首先,西部农村(如甘肃地区)一些偏远的地方,生活、生产条件过于艰苦,农民的思想过于朴实、守旧,现代的金融理念很难影响到他们。在那里金融机构的设置就像一个摆设,农民“不放心”存钱,也“不放心”借钱,传统的理财观念致使金融体制难以发挥助农作用。其次,甘肃农村的生活较城市有太大差距,难以留住金融专业型人才。专业人才缺失也是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缓慢重要因素之一。再次,艰苦的环境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的滞后造成了农村居民的贫穷。而现实中想要发展就需要有资金,面对较为贫穷的人群,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较大且收益难以保障,致使农村的金融体制发展缓慢。

1.2.2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作为我国经济的一部分,农村的经济状况严重落后于城市。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首先,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金融资源严重不足。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低,金融机构单一,难以满足广大农村的借贷需求。另一方面,经济的落后造成了金融机构盈利困难,导致了一些金融机构撤离农村,进军城市。特别是以经济利益为引导的商业金融,其撤离不但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的紧缩,还带走了农村的建设资金,使大批资金离开农村向城市聚集,加重了农村信贷资金的不足。再次,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增加了金融业务的收益风险,影响了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和壮大。

1.2.3广大农民的金融参与理念有待更新

在我国,城市借贷主要是面向大企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住房贷款等也是城市借贷的主要业务。而在农村,人们用借来的钱发展经济的很少,人们习惯攒钱,攒够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目前,我国的农村还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存钱、借钱去城里买房子,城市一体化的脚步并没能组织农村人向往城市的梦想。因此,他们关注的不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立足农村现状寻找出路,而是一心带着农村的资金往城市奔。一方面,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思想理念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援“三农” 的效果,导致农村的金融投资混乱,金融投资收益难以保障。

1.3其他方面的金融 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1.3.1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的金融事业也需要法律的支持、保护和约束。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应的法律、体制建设还比较滞后。首先,农村金融的政策性法规不健全,村镇银行的功能定位、经营方向等还不明确。其次,农村金融的依法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再次,金融债权的法律保护力度不足,致使银行坏账、死账增多,银行的借贷风险增加。此外,农村金融的准入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法律建设方面的问题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1.3.2现行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通过银监会来实现,而银监会又以城市的金融监管为工作重心,对于农村的金融监管严重不足。一方面,银监会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城市,其部门建设等也已城市为基础,对农村的涉及面较浅。另一方面,银监会的体制结构导致其与农村的实际情况接触较少,不能从本质上了解农村情况,无法认清农村金融发展的不足与障碍等,也寻找不出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不能全面的、准确的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问题。此外,广大农村群众的金融意识淡薄,金融发展的社会监管无法实现,导致了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发展滞后,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建设。

2、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分析

2.1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生态问题,在甘肃地区也普遍存在,目前,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也是甘肃农村金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2007年,甘肃率先开展农村金融改革,面对当时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一,制定专门的政策应对农民的贷款难问题。首先,提高正规金融单位面向农村的业务拓展。如优化农村信用、邮政储蓄的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其次,对有困难的农村家庭施行优惠的基准利率,帮助其脱贫致富。再次,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县域服务能力,适当的放宽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农村金融的覆盖率,切实的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建立和完善涉农贷款机制。一方面,简化农民贷款手续,提高金融机构的借贷效率。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涉农借贷业务流程及审批窗口,为支农借贷开辟“绿色通道”。第三,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思路。首先,结合甘肃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促进其共同发展。其次,重视招商引资和农村金融建设的共同发展,提高城乡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认识水平。再次,多元化农村借贷形式。如实施不抵押、不担保的小额信贷。又如支持企业与农户的联合担保贷款。如陇西农行依托陇西一大型“土豆开发公司”向当地农民放贷,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四,随着甘肃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正规银行也将业务拓展到了广大的农村。如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先后在农村建立了支行营业网点,方便了农民的借贷选择,同时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优化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第五,甘肃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从贴息力度和财政补贴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政策的偏斜促进了金融资金向农村流动,为农村带去了较丰富的资金资源,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2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

综上所述,甘肃农村金融发展的觉醒速度还是比较迅速的,针对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了积极的相应,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从农村金融改革中可以看出,农村金融的发展仅仅围绕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借贷的方便展开的,其对于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其他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如农村群众金融理念的滞后等。其次,不论是政府方面,还是金融机构方面,普遍的表现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期望,大力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资金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面对广大的农村群众,还应将资金的利用落实到行动中,确保资金投入的效益,减少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风险,以利益为驱动引导农村金融的主动发展。积极地发展农村金融的同时减轻政府负担,实现农村金融体制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3、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思考

我国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目前形势下,甘肃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思路已初步形成,需要的是将这些政策和思路进一步的落实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其不足,使农村金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首先,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机制,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提高社会诚信和农民的还款意识,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流向农村。其次,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是关键。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实力却是确保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从农村的经济发展出发,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此外,可从减负、增收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为其发展营造一个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再次,在现有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创新金融模式,进一步丰富农村支行、网点的金融服务项目,创立和建设农村金融品牌,解决好群众贷款难和金融机构盈利难的问题,解决好长期需求和短期供给的问题。第四,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的监管机制,使农村银行的监管落到实处,并能有效的结合农村金融特点规划其发展之路。第五,进一步完善与农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农村金融发展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关系,使农村金融发展有法可依。其法又能紧密的结合农村状况,保护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能有效的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成功,保护其相关利益。确保农村金融长期、稳定的发展。

4、结语

农村金融环境建设要从内、外两个环节入手,同时还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目前,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很注重金融机构内部的改革,但是对于外部环境改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支农、惠农的同时,应重视金融机构的盈利,从借贷的诚信度、金融观念更新等方面做好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内部改革,才能使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云林,城乡一体化视野下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外资,2013(14):41-42

[2]张峰,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3(02):157-160

[3]和毅,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缺失问题研究――以新乡市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5):113-115

[4]张卫兵,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型构建[J],大陆桥视野,2013(06):9-10

[5]王卫斌,农村改革与县域金融服务之我见[J],财经政法咨询,2013(01):39-41“

资助课题:2013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YD053”

上一篇: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知名卷烟品牌顾客忠诚度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