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21 01:11:46

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P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哮喘;雾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09-03

哮喘是儿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反复发作性喘息等,尤以夜间为甚,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则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2]。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借助高速气流将药液变为细小雾滴,使其呈气雾状喷出,随呼吸进入体内,直接作用于肺部,可快速发挥疗效,且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3-4]。但因患儿年龄较小,多在家长协助下完成操作,缺乏治疗依从性,且易出现操作不当,从而影响临床效果[5]。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取雾化治疗的104例哮喘患儿采取全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并实施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共104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9例;年龄2~14岁;病程0.2~4年。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13岁,平均(6.43±1.02)岁;哮喘程度:轻度17例,中度24例,重度11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2~14岁,平均(6.72±1.14)岁;哮喘程度:轻度16例,中度24例,重度1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哮喘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订的《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关于哮喘的诊断标准[6],患儿均为急性发作,且均为首次接受雾化治疗,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出汗、面色苍白、三凹征、肺部呼气性哮鸣音等症状;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喉软骨发育不良及心源性哮喘者;支气管异物或结核感染患儿;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儿;严重智力或意识障碍者;药物过敏史者等。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药物组成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1.0 mg)+硫酸沙丁醇(0.25~1.00 mg)加入2 ml生理盐水中,注入雾化杯内,在空气压缩泵作用下使药液雾化,调节氧气流量为6~8 L/min,患儿采取半坐位或侧卧位进行雾化吸入,至杯内无药液后停机,10~20 min/次,2次/d。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操作和使用雾化装置;观察组患儿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吸入前护理:吸入前应彻底清除痰液,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保证药物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以发挥药效;保证雾化吸入装置的清洁,实行专人专用,用后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雾化吸入的正确操作方法,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其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以保证雾化吸入治疗的顺利进行。②吸入时护理:吸入治疗时保证雾化装置的正确连接和使用,调节氧气流量在6~8 L/min,注意氧气的安全使用,保证湿化液温度,且尽量避免雾化治疗时间与静脉输液时间相冲突,对于不能积极配合的患儿应采取睡眠后吸入的方法;患儿采取半坐或侧卧位,以提高其呼吸深度,增大气体交换量;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雾化吸入时间不得超过20 min,避免因呼吸道湿化过度而导致患儿水中毒或肺水肿。③吸入后护理:雾化吸入后帮助患儿拍背15~20 min,并指导患儿进行深呼吸以排出痰液;用药后立即漱口,以减少口腔或咽喉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沉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雾化治疗结束后将雾化器、连接管、面罩等进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给予患儿饮食指导,清淡饮食,避免饮食过饱,避免太甜、过于油腻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不利于哮喘病情控制的饮食。

1.4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喘息、胸闷、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及肺功能(PEF、FEV1和SpO2)改善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患儿住院时间。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咳嗽、胸闷、喘息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患儿咳嗽、胸闷、喘息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哮鸣音有所减轻;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7]。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FEV1和SpO2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F、FEV1和Sp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哮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患者起病较急,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威胁较大。目前,临床治疗和预防哮喘的首选方法是吸入治疗,利用雾化装置使药液在高速氧气气流的作用下迅速形成雾状,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具有消炎、平喘及改善通气的效果,可迅速改善患者缺氧及喘息等症状,较全身用药剂量小、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方便、经济、实用的优势[8-9]。但传统的雾化治疗忽视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患儿缺乏治疗的依从性及操作方法不当是造成雾化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使患儿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临床治疗的关键[10]。全程护理干预是在雾化治疗过程中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儿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及规范化的防治,及时纠正患儿偏差或不当,以确保药物的足量吸入,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使其了解雾化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表明,对采取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秀梅,王蕾梅,裴忠利,等.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2.

[2] 高展,胡晔.全面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时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4):81.

[3] 陈玉婶,张关霞,吴伟刽.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雾化吸入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16.

[4] 杨海燕,李庆云,王丽平.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319.

[5] 丁新.药物联合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203.

[6] 李祖敏.穿心莲内酯磺化物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2011,23(11):2250.

[7] 刘力行,郑菊映.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4):359.

[8] 陈立慧.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52.

[9] 黄春容.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22.

[10] 兰瑞芝,刘美丽.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29.

(收稿日期:2013-05-28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6S管理模式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下一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