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技巧性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时间:2022-09-21 12:56:59

通过技巧性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摘要: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兴趣,还可以提高抽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思维和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通过阅读作业标准的分层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P键词:阅读作业;标准分层化;形式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35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的优势不言而喻,不仅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还可以扩大词汇量,为听、说、写方面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思维和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主要包括朗读和默读、精读和泛读、速读。朗读就是大声地读以加强记忆。默读则与之相反,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大多是指默读。精读注重深入细致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而泛读则是广泛、大量的翻阅,以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速读是指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了解文章的梗概。新课标五级对九年级毕业生在阅读方面提出如下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除了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笔者尝试把不同种类的阅读和新课标对九年级毕业生的要求结合起来,通过标准的分层,多样的作业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落实到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以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作业标准分层化

作业标准分层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九年级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要求从七年级开始就有计划地对学生预留分解化的、基础性的作业;第二,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在标准作业的基础上或提出更高要求或相应地降低标准。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零零后的孩子们来说,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出过国的也不在少数。但是相对于听、说能力来说,他们阅读写作水平真的是不敢恭维,做题跟着感觉走。有为数不少口语相当流利的同学甚至连“铅笔”这样的词都拼写不出来,更不知道句子为何物,经常把逗号当句号用。在做翻译的时候也经常“信手拈来”,与原文要表达的意思相差数里。七年级新目标的教材很容易,内容比较简单、语法很少,基本集中在不同话题的相关词汇的掌握上。因此,笔者把七年级入门阶段英语作业的目标定位为三个:即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和词汇量的补充;八年级的课文增加了一些简单的语法,课文的长度有所增加,学生也经历了七年级的衔接过渡,此阶段英语作业的目标为三个:习惯的培养、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九年级课本难度加大,语法知识加深,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此阶段英语作业的目标为语法知识的深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和严谨性的培养。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笔者就开始着手通过作业标准的分层化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习惯、态度和能力。以阅读完形和典范为例,阅读完形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材料,这三年在量的底线上的要求是统一的,每天两篇,每个星期10篇,其中至少5篇做精读。但在质上标准是不同的。在七年级上学期精读的标准是查自己不会的生词,七年级下学期是查生词划词组;八年级上是尝试分析句式结构,根据课本所学找出从句,如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八年级下尝试分析考点,九年级上要写出错因分析,九年级下尝试找出所学定语从句。这三年6个学期的标准不同只是体现在侧重点不同,每一阶段新标准的实施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侧重点不同,并不是摒弃了以前的标准。对于典范来说,也是在三年的学习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大量积累单词词组并分角色进行表演每本书的内容;在八年级阶段,找出生词或词组及其所在的例句并做精确翻译,结合每一本书的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出大约10道左右的阅读题,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细节题、猜测词义题、推理题、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等;在九年级阶段,除了分组出题外,每本书都要写文章摘要。

在以上作业中,每一项新的标准的出现都需要教师经常地、反复地强调和纠正。如要求学生查生词,因为孩子们以前习惯了不会的生词就问教师,所以从七年级的第一节课,笔者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在讲课过程中如果遇到课外的生词,学生自己查阅。有时,笔者也会故意忘记某个生词的拼写,要求学生查字典告诉笔者。遇到一次多义的现象更是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划词组的过程中更是一点一点带学生来做,因为大多数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词组为何物。不管怎么样,经过三年的训练,除了帮助学生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学习语言是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七年级开始,笔者既设定了初中三年会一直贯彻始终的作业,包括启东练习册、家庭听写、阅读完形、典范的书面作业、作文、单元卷改错,也随着所学内容和年级的不同根据需要随时增添补充新的作业。

七年级是承上启下衔接的阶段,因此在作业完成方面更多地侧重于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多地集中在督促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常规作业、书写认真、拼写正确的单词、书写正确的句子等。八年级这一阶段在教材方面,新增了不少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对于学生来说,熟悉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是也形成了拖沓、不太认真的风气。因此,在这一年中,除了继续规范督促与七年级相同的作业之外,又增添了课堂笔记这项作业。到了九年级以后,面临中考,大多数学生自主性程度有所加强,有明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愿望,积累了不少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愿意接受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此阶段,除了以前的常规作业,还经常会结合不同单元的话题给他们留一些自主性的书面作业,如第五单元阅读技巧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那么本单元的作业就让学生自己每人出一道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从自己看过的书当中或者从做过的中考题、高考题、托福题当中找。最后,教师负责质量审阅汇总,打印出来所有学生一起来做,在此出题过程中,有的同学可以三次改稿,直到合适为止。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经过三年作业的精心设计,笔者自己也感触颇深。对作业有一个长远的三年规划有很重要的意义,不管从教师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角度来说,都是一个目标逐步深化、要求逐步提升、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作者简介:李长红,女,生于1976年4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任英语教师,中教一级,已教授英语十余年。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100080)

上一篇:谈对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认识 下一篇:巧用对联知识,活化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