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精神疾病

时间:2022-09-21 12:22:18

关键词 应激精神疾病

应激是来自躯体、精神或情绪,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任何不良刺激的生物学反应的总和。有人还将应激分为两类:一类叫良性应激,它可以给久振奋,增强动力,带来益处;另一类叫不良应激,使人感到悲痛或苦恼,对之如不给予适当处置,最终可导致疾病发生。在长期持久的应激情况下,持续释放的激素会引起适应机制失效,以致功能变化,最后转变为病理性变化,此称为适应疾病,即心身疾病或精神疾病。

应激因素

不良性应激其应激因素大致分为3类:①急性一过性应激源,如突发的自然灾害、急性危重疾病、事故、外伤、创伤性经历等。②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居丧、各种类型的损失、退休、离婚、监禁、人际关系紧张、移民、经济状况恶化等。③持续性及间歇性应激源,如角色过多而紧张、工作超负荷、家庭关系不和、社会隔离等。

应激与心身疾病

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胃溃疡等,这些疾病尚不能归因于某一种单一病因,应归属与多因性疾病,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但是,在它们的发病过程中,应激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如冠心病的研究,发现胆固醇并非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应激因素在发病中却占重要地位,而且与紧张的环境,应激性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人格特点等有着密切关系。

应激性精神疾病

应激及社会心理因素与某些精神疾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有些疾病是由应激因素直接引起的,有些疾病则是诱发症状,加重病情或加速了病程的发展。

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此类发病急骤,一般当遭受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出现症状,临床表现有较大变异性。多数表现为茫然状态或麻木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可见有意识范围的缩小,注意力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并有定向力障碍,因此难以进行接触。偶有自发只言片语,语句零乱,令人难以理解,也可有自发活动明显减少,长时间内毫无动作,’保持呆坐或卧床不起。有时表现活动过多,如兴奋、失眠、逃跑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并伴有恐惧性焦虑、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部潮红等。一般几小时至1周内症状消失,恢复后对病情可有部分遗忘,难以全面回忆。

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如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出现痛苦的梦境,有时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的情境,有时又表现与外界格格不入,听天由命的态度,有时又表现出难以入睡,容易受惊吓等。

适应;表现为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本病的发生是对于某一明显的处境变化或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表现的不适反应,诸如更换新的工作、考入大学、移居国外、离退休等可引起适应障碍。其表现为焦虑性适应(如神经过敏、心烦、心悸、紧张不安、激越等)、抑郁心境的适应(如经常眼泪汪汪、无望感、沮丧等)、品行异常的适应(如对他人权利的侵犯,违公德,常见有逃学、毁坏公物、打架、饮酒过量等)。

感应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病程往往为慢性过程,当原发者缓解后,被感应者逐渐痊愈,预后良好,不遗留人格改变或精神衰退。

精神疾病的处理

出现精神疾病,甚至在出现疾病的先兆时,应立即主动找医生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接受心理治疗,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切忌自己乱投药,

药物治疗有抗焦虑药物(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抗抑郁药物(如百忧解、米氮平等),必要时可选用适宜的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等)。总之,随着科学研究的加速进步,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的提高,人类的心身健康水平也必将日益提高。

上一篇: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治疗 下一篇: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