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州市“转方式调结构”的调查及思考

时间:2022-09-20 11:25:07

对永州市“转方式调结构”的调查及思考

摘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而“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破题的关键。而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受到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困难更多,压力更大。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永州为例,在分析面临困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节能减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既是新形势下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严峻挑战。在宏观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稳健转变时,欠发达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究竟转什么,怎么转,难点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等问题是“十二五”期间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对“十一五”期间永州“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判断

“十一五”期间,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市GDP实现翻番,五年跨越四个百亿元台阶,由2005年361亿元增长到2010年767亿元,年均增长13.4%,“转方式调结构”初显成效。

(一)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为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能集团、亚洲水泥行业巨头海螺集团和华新水泥、世界著名运动鞋品牌耐克、彪马生产商湘威公司等先后落户永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77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100家;水泥、造纸、冶炼等传统行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光伏、电子、食品、生物医药、汽车、造纸、矿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日益崛起,其中矿产品、农产品集群产值均突破100亿元,率先成为“百亿产业”。

(二)扩大内源性消费需求,促进需求结构调整。研究表明,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高1.5-2.7个百分点。提高消费率,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启动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从全市消费、投资需求结构分析,消费需求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80%下降到2010年的59.4%,投资需求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25.41%上升到2010年的48.1%。尽管投资需求比重在上升,消费需求比重在下降,但消费需求的比重仍占60%左右。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结构协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统筹发展。永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609.83万人,城镇化率为35.38%。据测算,全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新增城镇人口近7万人,按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6807元计算,可新增消费支出近4亿元;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推算,可拉动经济总产出增加10亿元。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生态文明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大规模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生态立市,生态宜居城市之路。目前,全市三个国家森林公园、百里平湖、沿江风光带已把永州装扮得城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绿色永州”深入人心。

二、“十二五”期间永州“转方式调结构”的难点

(一)陈旧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的考核体制束缚了绿色GDP政绩观的导向。以可持续发展GDP(绿色GDP)导向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就要求在扣除环境资源成本、社会成本和人力成本之后核算真实的GDP,而此时,GDP数字必然缩水,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官员的政绩和个人发展前途。各级政府官员一直以传统GDP为导向特别是唯GDP为导向,以GDP论英雄,GDP与个人的既得利益相联系的政绩观的存在,也必然阻碍可持续发展GDP导向的转变。为了实现所谓地方财政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出现“大修土木”、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以及通过不合理的财税体系进行廉价的资源经营的现象并延生出相应的盲目追求GDP增长经济、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从传统GDP导向转向可持续发展GDP导向的政府管理体制转变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落后的产业结构与薄弱的工业基础加大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难度。从产业结构看,永州的第一产业基础脆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三大产业比重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湖南省三大产业的比重为5.5:54.1:40.4,永州为23.2:37.4:39.4。从工业基础看,永州现代化的大型制造业少,科技型企业不多不强,更缺少能够提高产业水平的高层次的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竞争力低的问题日益显现,不仅是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不断上升,效益越来越低,而且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不断弱化,低档产品的市场空间变得越来越小。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97.3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6.78亿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30.89%。但是,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子不大,基础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

(三)过高的单位GDP能耗与偏重的煤炭资源消耗减缓了节能降耗的步伐。据统计,2010年全市用电量达521727万千瓦时,增长15.8%,而同期的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14.4%。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17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6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 尽管近年来永州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但能源消耗总量还是大量增加。煤炭、石油尤其原煤是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煤炭产业,2010年永州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19.76万吨, 比上年增长12.32%。其在燃烧及加工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固体废物,使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就目前而言,在稳健的货币政策银根收紧的情况下,依靠银行贷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恐在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节能降耗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四)失衡的经济增长结构与偏低的研究开发投入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一方面,永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投资来实现,而消费、出口的贡献率不大。2006-2010年,永州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1亿元,相当于前30年投资总和的2.8倍,是十五的4.7倍,年均增长36.28%,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从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的情况看,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1.89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41亿元,增长19.5%;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增长61%。不可否认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必须把握好投资的力度和结构。经济规律和经验表明,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不断扩大消费仍然是今后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科技的基础力量薄弱,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不大。从全市39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经费占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占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以内。低水平的R&D投入,导致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2010年,全市39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3.67亿元,占规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为12.33%,说明科技贡献率不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永州几乎所有主要产业的共性问题,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

(五)人多地少的矛盾与长期沿袭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加重了环境荷载压力。永州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资源自给率低。资料显示:2010年每平方公里达233人,人均耕地0.71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分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无论是工业、建设用地,还是农业用地,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据初步调查,全市大约有6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地难问题。此外,长期沿袭粗放的、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过大。永州2010年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在全省14个市州考核排12位,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排13位。据市国土局统计:近三年,全市报批用地的项目287个,其中184个项目未按期开工。矿产资源非法开采问题严重,如东安县非法采锑43家,非法采钨7家,开采硐井最长的达2000余米,严重破坏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环境。

三、“十二五”期间永州“转方式调结构”的切入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重视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严格执法,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开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建立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GDP考核行政政绩评价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精力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要解决一产比重偏高、二产基础薄弱、三产发展落后的局面,重点是发展第二产业,并以此推动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的关键是建立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永州实际,培育扶持医化、汽车、造纸、圈烟等主导行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工艺品、食品、鞋服等传统行业,按照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技术等新兴高新技术行业,推动永州经济迈上新台阶。

(三)注重节能减排,全面建设“两型”社会。要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更加重视源头控制,在新建项目的审批上,要从源头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耗能工业以及建筑和交通两大行业的节能工作,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凡是属于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必须从严从紧,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四)突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科技含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永州实际出发,在创新模式上,把借脑引智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来抓。一方面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与其进行市场化的合作,另一方面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永州,更多、更广和更深地利用国内外两种技术资源,增强产业的竞争力。着力提高创牌能力,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积极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五)抓好园区建设,发挥“板块经济”效应。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切实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永州“建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排头兵和对接东盟的桥头堡”的良好契机,加快产业带规划编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和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板块经济”,发挥辐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 永州市零陵环卫处)

上一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下一篇: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