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军队院校“教官制”之管见

时间:2022-09-20 09:25:56

深入推进军队院校“教官制”之管见

摘 要:军队院校实行“教官制”,对提高院校教学质量,优化教员队伍结构,促进院校部队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教官制”在现行的实践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培训机制不到位、法规制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引进、教官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管理工作的落实,必须从转变观念、职能定位、教育管理、营造氛围等方面下功夫,建立选调、培训、使用、管理、考评、保障等机制,促进教官队伍建设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军队院校“教官制”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官;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为适应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院校调整改革需要,进一步优化院校教员队伍结构,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部队岗位相衔接,军委在全军院校全面推开“教官制”。从调研情况分析,“三个有利于、三个不到位”是当前军队院校对“教官制”运行的总体概括。如何深入贯彻军委指示精神,提高教官队伍建设水平,为军事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当前各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三个有利于”奠定“教官制”的现实意义

实施“教官制”是提升军队院校教育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制度顶层设计,对于军队院校贴近实战、贴近部队,实现院校、部队共育人才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院校教学质量

当前,院校教学与部队岗位需求脱节,“教的用不上,用的学不到”的问题在军队院校不同程度存在,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员脱离部队时间太长,了解熟悉部队的渠道不够通畅,教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列举事例缺乏说服力。通过实行“教官制”,大量来自作战部队的优秀指挥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一线,把部队作战训练方法手段的最新成果带到院校,促进院校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把部队最新的武器装备、辅助训练器材、模拟训练系统等装备应用情况融入到教学中,把部队实际工作经验融入到课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有利于优化教员队伍结构

当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中,高学历教员比例逐年提高,但具有丰富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员比例偏低。实施“教官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官来院校执教,使院校拥有的高学历教员和来自部队具有丰富任职经历的教官同处一室,相互交流,汲取优点。因此,组成由院校教员为主、部队教官为辅的师资队伍,是未来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就目前教育体制改革而言,推行“教官制”是解决军队院校师资合理性,优化教员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院校部队深度融合

院校教学科研成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部队,应用于部队。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信息交流不畅,院校对于部队的需求仅仅靠座谈会了解或短时间下部队调研或代职的方式获得,对部队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同样,上述的方法使部队也不能完全了解院校的科研能力,往往造成院校科研针对性不强,部队需求得不到真正解决的问题。通过推开“教官制”,使真正了解部队需求的人员参与院校的科研工作,深入了解院校科研能力,及时提出部队面临的问题,既解决了部队的现实需要,又体现出院校科研工作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巨大作用。

二、“三个不到位”制约“教官制”的作用发挥

“教官制”实行以来,大批优秀军官陆续走进院校,这些教官长期躬身部队实践,带兵治军经验丰富,在院校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但由于相关配套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教官队伍也出现了“不想干、不会干、不尽心、不安心、不自律”等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优秀人才难引进

一方面,部队对落实“教官制”不够重视。囿于自身建设小圈子,舍不得推荐优秀人才到院校工作,甚至把推荐教官当作一次“甩包袱”的机会,把年龄偏大、发展受限的干部推荐到院校担任教官。另一方面,优秀军官不愿到院校任职。优秀军官一般在部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来到院校工作面临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工作几年可能不但部队行政职务被,而且很难出成绩,还要面临一系列生活问题,因此,即便来到院校也不能安心本职工作。

(二)培训机制不到位,能力素质难提升

军队院校不重视部队任职教官的岗前培训,有培训也基本都是走过场,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教官个人经历、特长等实际情况,帮助教官选定教学课题和科研课题。院校没有充分发挥教官基层经验丰富、感性认识较强、紧贴部队实际的优势,没有系统性地培养教官开展学术研究、组织讲授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更没有根据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和教官个人情况,规划每名教官的“生长路线图”。因此,教官不能尽快熟悉院校工作特点规律,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完成角色转变,导致想干却无从下手,只能提建议不能干实事,把教官变成了“叫官”。

(三)法规制度不到位,管理工作难落实

部队各项规章制度多、各级领导要求严,对干部管理更为严格。院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更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和教学的研究,对干部的管理也多借助于人文的影响,没有部队那么严格。有的院校甚至认为教官任职期满就返回部队,不是自己人,管不管无所谓,过分依赖个人自觉,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不够,思想教育不纳入,管理讲评不涉及,考核竞赛不参与,教官队伍渐渐被“边缘化”。教官从部队到院校,难免“人无压力轻飘飘”,以至于个别教官放松自我要求,导致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三个进一步”推进“教官制”的工作效益

进一步完善全军院校教官的选调、培训、使用、管理、考评、保障等机制,对于激发教官队伍的工作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健全保障机制

积极为教官创造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给教官提供舒适宜人的物质保障,使教官真正感受到各级组织的重视关爱和温暖,进一步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统一思想认识

各级领导机关应当加强对“教官制”的研究,教官经过院校教员岗位锻炼后,均能成为合格的教员,回到部队后可以利用自身教学经历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直接在部队培养应用型军事人才,优化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应尽快完善《教官制实施办法》《教官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制度,将教官制的有关内容写入《现役干部法》和《现役干部职务任免条例》,把教官经历设置为干部成长“路线图”的“关节点”。

2.营造良好氛围

要营造尊重教官的政治氛围,让广大师生明确教官的岗位责任定位,积极支持、共同督促;教官在晋职晋级、表彰奖励、教学补助等方面应当享受与在职教员同等待遇;教官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应当由院校以通报形式反馈各军级单位;要大力培养教官中的先进典型,培养教官的职业荣誉感,形成人人争当教官的良好岗位追求。

3.加强服务保障

教官到院校任教,变换了工作、生活环境,给教官本人及家庭带来了许多不便,需要军队院校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在充分激发事业心责任感的同时,应尽量保持其福利待遇无落差,应尽可能设立教官岗位补贴、生活津贴、奖励基金等;对教官的学术成果给予相应或略高的奖励;对教官科研攻关提供经费支持;对教官的家庭应给予适当的补助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度倾斜,为教官在院校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环境,让教官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完善使用机制

教官具有较长的部队工作经验,了解部队人才素质需求,实践操作经验比较丰富。在教官的使用上,应注重用其所长,让教官参与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制定,增强院校教育转型的针对性、有效性。

1.按职使用、多实践

教官都是根据院校专业建设需求,从作战部队遴选的优秀干部,有的还要求任现职满两年,具有营连长和机关综合部门任职经历,是本专业的训练尖子等等,应该说教官都是在部队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干部。军队院校在给教官安排授课任务,应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让教官教其所长、攻其所专,以“实、新、深”内容为主,如案例教学、想定教学、现地教学、综合演练等课目的教学。引导鼓励教官把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当前部队的新训法、新战法融入课堂,提高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2.搭建平台、多锻炼

要敢于让教官在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多创造锻炼机会,善于给教官交任务、压担子。立足教官特长,放手使用,积极安排教官走上讲台,承担科研课题,特别是鼓励教官围绕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前沿问题开设新题,牵头攻关;在相关课程的体系设计、新课试讲、教材编写与审定、科研课题立项攻关与结题等重要教学科研环节中,注重安排教官参加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利用教官的特殊身份,加强院校与部队的双向交流与协作,使教官成为院校与部队之间的桥梁,教研人员与部队之间的纽带。

3.敏感事务、多参与

可以把教官增补为教研室党支部委员或部(系)党委委员,或列席系(室)的党组织会议,参与教研室或学科的集体领导,谋划总体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教官对教学科研和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好教官在院校建设中的“四个作用”即:教学科研的攻关作用、院校贴近部队的促进作用、院校与部队的桥梁作用、院校建设的智囊咨询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明确管理机制

教官队伍的管理教育工作,要立足教官岗位性质和职业特点,科学制定教官管理规定,固化管理要求,以管促教,充分调动教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1.考评督导,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任期考评,能有效激励教官在岗爱岗、从业敬业。任期考评可分为学期考评和任期综合考评,学期考评就是每个学期组织对所有教官进行一次考评,任期综合考评就是对教官任期满后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评。考评的内容应包括教官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考评的程序包括个人述职、现场考核、群众评议、支部推荐、考评组合议、通报讲评等,考评时,应以《教官制实施办法》《教官管理规定》为依据,科学健全以教学为主的考评体系,考评结果要登记存档,作为教官评功评奖、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教学效果差的提出改进意见,对多次考评不合格的提出批评,严重者应依据教官管理规定调离教官岗位或退回原单位。

2.多岗锻炼,建立交流机制

应坚持“引才”与“引智”“所有”与“所用”相结合,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教官制”,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人才和智力。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更多的优秀部队干部争当教官,逐步走开“部队――院校――部队”的干部良流路子。部队要落实好干部政策,将干劲足、有学历、懂部队、会教学的优秀干部选送到院校担任教官,同时要接受和重用担任过教官的干部到部队工作。严格落实教官交流政策,教官任期满后,可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留院校担任学员队干部,或交流到作战部队担任领导干部,对于年纪偏大的教官可交流到省军区系统,担任过教官的干部在任职资格上视为经过中级培训。教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到院校能发挥最大作用,回部队能有更大的发展,真正促使教官制度“活”起来。

3.宽严相济,建立管理机制

教官人数较多的院校应设立教官管理处,教官应当接受教研部(室)和教官管理处的双重管理,正课时间和晚上岗位练兵时间人员管理以教研室为主,教官管理处主要负责“八小时以外”管理。教官在学员队、国防生暑期基地化集训队代职期间,由所在单位和教官管理处共同负责管理。教官请假外出按正常程序向教研部(室)报批后,须向教官管理处报备。教官管理处主任、副主任请假外出参照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外出请假程序执行。教官管理处要建立检查登记制度,督促检查一日生活等各项制度落实,并记录个人日常表现和违规违纪情况,每月向学院报告一次管理检查情况;教官管理处要每周对教官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教官个人思想反映;每月召开一次例会,讲评本月日常管理和检查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幸.美军院校教官制度特点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

[2]朱如珂.现代军校教育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上一篇:出大招试驾广汽HONDA冠道 下一篇:便利店赚钱的那些“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