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风 第10期

时间:2022-09-20 09:16:20

什么是小儿惊厥?小儿惊厥是指小儿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骨骼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病症,并经常伴有意识障碍。通常小儿在发生惊厥前,先有烦躁不安、睡觉不深或惊跳发慌等前兆症状,接着出现神志不清,全身抽动,两眼上翻,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呼吸微弱、叹息等症状。一般持续几秒或几分钟,症状会自行停止。可发作一两次后不再发作,也可反复发作多次。

新生儿惊厥往往不典型,仅局限于四肢、面部,也可扩散为半身性惊厥,一般神志清楚。而早产儿的惊厥发作更不典型,经常表现为阵发性眼球转动、斜视、凝视、上翻或反复眨眼,面部肌肉抽动似咀嚼、吸吮动作,或阵发性面红、苍白、流口水、出汗、呼吸暂停而无抽搐现象。所以,小婴儿如果发热或有其他不适,做父母的更要注意观察。

小儿发生惊厥时怎么办?

小儿发生惊厥时,父母往往非常紧张,大多匆匆忙忙抱起小儿到医院急诊。其实,小儿惊厥几乎都能够在一两分钟内缓解。当来到医院时,惊厥已经停止,小儿意识已经恢复正常。所以,当小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设法制止,以免惊厥时间过长,造成小儿缺氧性脑损伤。尤其是新生儿,更易导致严重脑损害。如果小儿是反复持续的惊厥,需马上送医院治疗。在就医之前,父母应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让小儿躺在床上,解开衣服上的纽扣和腰带,让小儿尽量放松。将小儿头部放平,脸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引起窒息。如果小儿惊厥发生在路上或不方便的地方,首先应将小儿转移到方便、安全的地方再进行处理。2.交替地抚摩小儿的手部和脚部,并注意观察小儿的眼睛是否凝视,手脚是否发硬等。3.防止小儿身体受伤,尤其是防止咬伤舌头。可用毛巾包裹筷子或牙刷等放在小儿的上下牙齿之间,如果小儿牙关已咬紧,切记不可强行插入。4.注意防止窒息。要及时抽吸出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5.用拇指按压小儿的人中穴(在人中的中部稍偏上)有可能很快止住惊厥,但注 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造成其他损伤。6.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退热药。因自行服用退热药有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如是因高热引发的惊厥,物理降温较为安全可靠。如将体温控制在39℃以下,绝大多数小儿不会再惊厥。可用冷湿毛巾敷在小儿头部或让小儿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的办法来降低体温,达到预防惊厥的目的。但注意不要给小儿洗澡。必要时可用止惊药物,如安乃近溶液(10mg/kg)滴鼻。7.为了帮助医生诊断,父母照料小儿时,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全部症状,并向医生详细报告。惊厥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持续的时间及其症状也是各种各样的。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症状:①症状开始出现的部位;②持续的时间;③眼球的活动情况及小儿的意识。8.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诊治。尤其是一次高热惊厥超过15分钟,更应将小儿送医院吸氧和治疗,防止或减少脑部的损伤。另外,惊厥1周以后可做脑电图检查。如脑电图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药,防止再发生高热惊厥。平时要注意加强小儿的营养,如及时补充钙、维生素D等,增强小儿体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什么原因会导致小儿发生惊厥呢?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小儿惊厥的发病原因分为两类:颅内疾病和颅外疾病所导致的惊厥。

其中,流感、细菌性痢疾、肠道病毒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高热,是6个月~3岁小儿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一般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通常不会造成后遗症。

不同原因导致的惊厥与季节有一定的联系。如夏秋季小儿发生惊厥应多考虑细菌性痢疾或肠道病毒感染;冬春季应多考虑流行性脑膜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乙型脑炎的季节性最强,在7~9月间发生频率最高。同时,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低钙惊厥在冬春季多见;低血糖则在夏秋季清晨多见。

其实,小儿惊厥并不可怕。万一宝宝发生惊厥,一定要镇定,而且要注意观察,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进一步治疗。有的家长只顾着急,忘了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及表现,以为只要找到医生,孩子就好了。其实,只有在各位父母的帮助下,医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治疗患儿。

宝宝的健康,系乎您的细微之间。我们将和您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专家简复 第10期 下一篇:龋齿的预防与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