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如何呵护消化道

时间:2022-09-20 06:51:40

人到中年 如何呵护消化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出现衰退,各种消化道疾病接踵而至。老年人罹患消化道疾病后,其症状表现与青壮年有所不同,缺乏典型特征。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主办的市民健康大讲堂中,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于晓峰教授为市民讲解了几类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反流物包括胃酸、胆汁酸/胆盐、胃、肠内容物。反流症状通常为烧心、反酸、胸痛,该病也有食管外表现,包括五官、口腔、呼吸道等,由于表现多样,患者容易“投错医”。

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

为什么会发生胃食管反流?于晓峰教授介绍说,一个原因是胃食管的防御因子差了,抗反流屏障减弱;食管廓清能力减低,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中碳酸氢盐浓度下降,食管蠕动功能下降或异常等;另一个原因是损伤因子多了,比如酸和胃蛋白酶的PH值小于4,胃排空延迟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反流。

以往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但我国现在也有上升趋势,尤其中老年多见,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有数据显示,自然人群患病率欧美国家约为7%~15%,老年人患病率为20%~35%。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食管防御机制变差,损伤因素增多,且随年龄进行性加重,因此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甚至终身性疾病。

烧心通常不是老年人的主要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可表现为食管综合征及食管外综合征。

食管症状主要有烧心、反流、吞咽困难、嗳气、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胸痛等,其他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贫血、疲劳(需内镜检查)、慢性咳嗽、慢性呃逆、龋齿、声嘶、反复支气管哮喘、喘鸣、咽喉痛等。

要注意的是,烧心通常不是老年人的主要症状,因为老年人不易感知内脏疼痛,因此较少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

胸痛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个主要症状。通常人们在感到胸痛时,第一反应就是“心脏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于主任分析说,一般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胸痛为闷痛,发作时间较短,而胃食管反流导致的胸痛呈烧灼样痛,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1~2个小时。如果胸痛在心血管查不出毛病的时候,也应当考虑到消化科做个检查。

于主任特别提到,胃食管反流与睡眠也有关联。有研究表明,全国125家医院7520例胃食管反流病例显示,有夜间症状者占56.1%, 其中80%有睡眠障碍。

脂肪肝

近年来脂肪肝已成为第二大肝病,我们把由于疾病或者药物等因素,使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含有脂肪滴的肝细胞超过30%称为脂肪肝。

喜食高脂肪和动物性食物

易得脂肪肝

于主任介绍说,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

1、饮食结构不合理如喜食高脂肪和动物性食物,摄食过量、吃夜宵、不吃早饭等。尤其是喝酒,据统计,每日饮酒50毫升(亦有认为80毫升),连续饮用5年以上就有可能发生脂肪肝,因此戒酒是治疗的重要条件。

2、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多坐少动,精神萎靡,生活涣散;而有一定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者不易发生脂肪肝。

3、家族遗传如家族中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者,脂肪肝的发生率高。

4、药物引起长期大剂量使用泼尼松、四环素、抗肿瘤药物、雌激素、他莫昔芬、胺碘酮、丙戊酸钠等,均可能引起药物性脂肪肝。

5、肝炎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进食高热量饮食,尤其是甜食,不恰当的强调休息,活动较少,致体重明显增加,甚至肥胖,最后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6、妊娠脂肪肝大多累及年轻的初产孕妇,多在妊娠最后三个月内发病,起病急,预后凶险,可能和孕期激素异常有关,也可能与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7、中毒性肝炎工业毒物与脂肪肝四氯化碳、磷、砷、氯仿、苯胺、DDT、铅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并导致肝的脂肪变性,或中、重度脂肪肝及肝坏死。

应长期坚持饮食、运动、行为

三者结合的综合性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和诱发因素,如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病,应积极控制,维持相对正常的血糖、血脂水平。按各人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饮食治疗方案,纠正营养过剩或不足,避免酒精摄入。必要时适当辅以保肝、去脂、抗肝纤维化类药物。简单地说,要长期坚持饮食、运动、行为三者结合的综合性治疗。

饮食治疗: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高纤维素食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脂肪肝病人饮食中仍应含适量脂肪,并注意适当控制糖类的摄入。

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应合理分配三大营养要素,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糖类。

蛋白质:脂肪肝患者应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每天不应低于60克,素食者植物蛋白不应低于80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应综合考虑,伴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也不宜过高。

脂肪: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尽可能多摄取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菜籽油、茶油),限制饱和脂肪酸(猪油、牛油、黄油、奶油)的摄入量。

糖类:摄入糖类的主要来源为米、面等主食,宜低糖饮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膳食纤维:每日宜摄入20~60克,应与其消化能力相适应。玉米、粗麦粉、糙米、坚果、豆类、香菇、海带、木耳、鸭梨、魔芋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减轻脂肪肝病人餐后血糖升高,并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维生素:与脂肪肝有关的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脂肪肝病人应多进食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不宜多吃含糖或热量较高的水果。尽量选择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也可用黄瓜、番茄等代替水果。一旦缺少这些维生素,也可借助药物来补充。

合理饮水:肥胖性脂肪肝病人,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正常运转及减轻体重、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宜选择白开水、矿泉水、净化水或清淡的绿茶、茶等,切不可以各种饮料、牛奶、咖啡代替饮水,防止热量额外摄入。

另外,脂肪肝患者应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有规律的一日三餐。避免过量摄食、过多进食零食、喜食夜宵及过分追求高品位高热量和调味浓的食物、不吃早餐、三餐饥饱不均匀。不宜靠过分节食使体重减轻过快,以每月体重下降0.5~1.0公斤为宜。

运动疗法:有氧运动为主

脂肪肝患者运动以有氧运动(慢跑、步行、踢毽子、跳舞、做广播体操、跳绳等)为主。根据爱好、原有的运动基础、肥胖程度、体质、居住环境及年龄选择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项目。脂肪肝病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以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行为疗法:戒酒

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应学会对饮食和体重进行记录及分析,并加以纠正。能正确选择一些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进餐时应细嚼慢咽,正确分配好三餐的营养。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戒酒。

合理使用降血脂药物于主任提醒说,脂肪肝病人应权衡利弊,慎重考虑是否需用降血脂药物。因为许多降血脂药虽能有效降低血清中血脂水平,却不能很好清除肝脏中的脂肪沉积,且长期大剂量使用有一定肝毒性,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功能损害。

不伴高脂血症的脂肪肝病人不用降血脂药物酒精性脂肪肝伴轻至中度高脂血症,戒酒是最好的治疗措施,一般不需加用降血脂药物。肥胖症、糖尿病相关性脂肪肝伴有的高脂血症,在治疗原发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三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仍较高,则应服用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降血脂药物。

原发性高脂血症致脂肪肝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在减轻精神负担、适当增加体育运动及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才考虑用降血脂药物,同时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与保肝药物联合应用。

上一篇:补肺润肠卤煮汤 下一篇:红薯是超级抗癌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