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67亿移动用户和10亿IoT联接 4.5G:开启迈向MBB 2020之路

时间:2022-09-20 05:48:28

支持67亿移动用户和10亿IoT联接 4.5G:开启迈向MBB 2020之路

继2014年10月首次提出4.5G概念后,时隔一年,华为对4.5G要承载的网络使命再次深入的诠释。

在日前举行的2015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轮值CEO胡厚了“MBB 2020战略”。到2020年,华为希望支持67亿移动宽带用户,支持1Gbps的接入速率,以及支持10亿蜂窝物联网联接。

显然,最高理论速率只有100Mbps的4G无法承载这一网络愿景,而将希望寄予2020年才能商用的5G同样不现实。

“我们认为很多应用需求不可能等到2020年5G开始商用的时候才会有,比如高清视频和IoT。”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营销官杨超斌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因此,在4G迈向5G的窗口期内,需要一种承上启下的技术,这就是4.5G。”

去年此时,华为给出了4.5G的概念定义。4G的容量尚以M字节单位来计算,4.5G则可以达到G字节的容量;4G的时延为50ms,而4.5G为10ms;4G预期带来的连接数为80亿,更多的是人与人的连接,而4.5G则将带来300亿的连接,同时范围由人与人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

尚记得华为初提4.5G概念的时候,是“一个人在战斗”,后来,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设备商和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加入4.5G阵营。就在10月22日刚刚结束的PCG第35次会议上,3GPP正式确定将LTE新标准命名为LTE-Advanced Pro,为4.5G“正名”。

这一命名是继3GPP将LTE-Advanced作为LTE的增强标准后,对LTE系统演进的又一次定义。“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间点,表明LTE持续演进到4.5G的需求已经被整个行业所认可。”杨超斌兴奋地向记者表示。

4.5G,箭在弦上

一年前,当华为提4.5G概念时,并没有提及4.5G所容纳的技术实现方式。经过一年的讨论,4.5G要采用的技术路线已经逐步明晰。“业界认为,可以预先把5G要用到的技术用到4.5G中来,这包括了Massive MIMO、256QAM、3D BF/D-MIMO、LAA等,从而使4.5G的速率达到1Gbps。”杨超斌表示。

对于这一即将承载虚拟现实、无人机、物联网等更多应用场景的技术,运营商已经迫不及待。香港电讯HTK已经宣布4.5G网络的预商用,测试结果显示,理论峰值速率达到1.2Gbps。“这一网络便是由华为提供解决方案的。”杨超斌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在日本,华为和软银合作,建设了4.5G预商用网络;在国内,针对TDD的网络演进,华为联合中国移动进行了多项试点工作。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站上,中国移动和华为展示了TDD+FDD五载波聚合,实现下行最高超过1Gbps的峰值速率。

当然,不止这些。“在刚刚过去的10月,我们和挪威的运营商正式签署了第一个4.5G商用合同。当然,有些国家很有可能绕过4G,直接从3G迈向4.5G。比如在土耳其,直接发放的便是4.5G牌照,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商用。”杨超斌告诉记者。

NB-IoT,IoT联接的不二之选

联接的需求正在从人扩展到物。在MBB 2020战略中,华为强调要支持10亿蜂窝物联网的联接。

胡厚表示:“我们正进入万物互联(IoT)的时代,这对于整个移动通信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大规模物联网的需求已经产生,其联接数量将远远超过人与人的联接数量。从个人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市场,从智慧城市到物流管理等众多领域,全流程的信息监控与采集,将实现各领域的数字化升级,物联网将引发整个社会的革命性变化。”

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要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联接。当然,运营商的网络是全球覆盖最为广泛的网络,因此在接入能力上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现实情况是,真正承载到移动网络上的物与物联接只占到联接总数的6%,大部分的物与物联接通过蓝牙、WiFi等技术来承载。

“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移动网络的能力尚不足以支撑物与物的联接。”杨超斌告诉记者。

为此,2014年,华为提出NB M2M技术,利用窄带LTE技术来承载IoT联接。历经几次更名和技术演进,2015年9月,3GPP正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NB-IoT。“预计这一标准将于2016年冻结。”杨超斌说。

他进一步向记者阐述了移动网络承载物与物联接的优势。首先是移动网络拥有更广的覆盖。而诸如蓝牙、WiFi都是短距离传输技术,要想承载如此众多的联接,需要部署更多的节点,成本过高,而且部署困难;其次,移动网络允许物与物随时移动;最后满足深度覆盖场景,比如远程智能水表等。

杨超斌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全球有500万左右物理站点,假设全部部署NB-IoT,每个站3个扇区、每个扇区部署200kHz、每小时每个传感器发送100个字节,那么全球站点能够联接的传感器数量高达4500亿。

为了满足联接需求更加多样化的IoT,华为在NB-IoT中加入了专业需求。比如供电,要求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以达到10天。

当然,为了联接普及化,还必须使得NB-IoT这一技术具有足够好的性价比优势。“正如胡总所说,我们相信,通信模块低于5美元,可以实现规模部署,如果可以降低到1美元,将实现爆炸式增长。我们认为,随着芯片的产量逐步提升,成本就能够降下来。”杨超斌表示。

在NB-IoT标准上,德电和沃达丰已经开始行动。德电最近在其现有站点上成功地进行了NB-IoT技术测试。

“未来,在行业层面,华为将和运营商、合作伙伴一起,加快NB-IoT的全球标准化进程。同时将关注点由技术和网络管理扩展到生态系统构建。”杨超斌最后告诉记者。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加速融合 下一篇:“三步”教学法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