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质博物馆特色文化

时间:2022-09-20 05:12:58

高校地质博物馆特色文化

摘 要:高校地质博物馆依托大学而建,历史悠久、藏品丰富。随着高校博物馆的对外开放,高校地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突现,成为二十一世纪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力量。一些高校地质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到全社会。

关键词:特色优势;科普基地;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高校博物馆是建在校园内并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具有博物馆的共性,又具有高校博物馆的特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高校博物馆一百多家。涉及的领域包括强社会历史类(历史、民族民俗、考古、艺术、纪念馆)、自然科学类(地质、生物、医药、交通、科技等)和综合类等众多门类。专业性是高校博物馆的一大特色,高校地质博物馆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馆藏、专业的地球科普教育成为高校博物馆中的热门博物馆。据昝淑芹等2003年统计,我国高校地质博物馆13家。2011年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正式开馆,笔者目前已知高校地质博物馆14家。

一、高校地质博物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

高校地质博物馆大多建馆较早,建馆主要目的是为地质类专业的教学服务,在展室划分、展品选择、陈列方式上基本遵循地质专业课堂,多为学科科研教学实物标本。我国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地质专业博物馆是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创立于1909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博物馆、石家庄经济学院博物馆等知名高校地质博物馆创建于建国初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高校地质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野外采集,是几代地质学者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积累起来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还有一些藏品来源于社会征集和校友捐赠。高校地质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不乏在国际、国内都十分珍贵和罕见的藏品。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藏标本6万多件,世界级、国宝级精品、珍品众多,馆藏30多具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是迄今为止亚洲和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

二、专业的科普展厅是普及地学知识的殿堂

高校地质博物馆在展厅设计上,既要符合学科的专业特点,又要发挥自身展教资源优势适合社会大众的参观需要。博物馆在展厅划分上通常分为常设展和临时展。常设展为固定展览,临时展有一定的展览期限,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展览主题。高校地质博物馆在展厅陈列设计上通常按一定的主题进行划分,如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分为地球奥秘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厅、矿产资源厅等5个展厅。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型爬行动物,是地质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展品,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我国恐龙化石丰富,各高校博物馆恐龙化石又各具特色,因此很多高校博物馆将恐龙设为专门展厅,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厅之一。

三、高校地质博物馆是重要的教育基地

教育是高校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科普教育是一项极有社会意义的事业。为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积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中国科协于1999年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在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等10家高校博物馆被首批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其中有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4家高校地质博物馆。1999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3家高校地质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评选中,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至目前为止,已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等5家高校地质博物馆荣获此称号。此外多家高校地质博物馆还被命名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高校地质博物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博物馆大多数建在校园内,大多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面向校内外开展教育服务。高校地质博物馆承担校内地质相关专业教学实习任务,是学校教学课堂的延伸。通过观赏各类地质标本,听取专业教师及讲解人员对藏品的介绍,受到比在课堂学习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教育。高校地质博物馆为学生及参观者提供了大量的、具体的以实物资料为载体的显性教育。正如古生物专业可以到博物馆学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追溯最古老的生命;地质学专业可以到博物馆参观岩石、矿物标本。

高校地质博物馆除了要完成相关专业学生实习课程外,还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主题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高校地质博物馆还根据自身人才优势,组建大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成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纽带。实践证明,师生们在这里培养了科学精神,提高了文化素质,也增加了自豪感。

五、高校地质博物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高校博物馆是隶属于大学、建在大学校园中的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她们构成了近现代大学的文化景观,为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校博物馆又是一面镜子,彰显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生了转变,为充分发挥高校地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高校博物馆逐步走出校园,科普活动、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将高校地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辐射到社会。在每年的科技周、科普日、地球日、博物馆日等主题活动中,高校地质博物馆举办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在国内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如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举办“教你认矿物”系列活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在法国南特市共同主办“辽宁带羽毛恐龙展”。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充分发挥了高校地质博物馆的特色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向光.2009.物与识 -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2]周文杰. 2007. 高校博物馆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 21世纪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昝淑芹、续颜、陈军. 2003. 中国高校博物馆的特色与发展趋势. 第七次全国高校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一篇:滚动式双行播种施肥机播种玉米存在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图书馆管理中对于RFID技术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