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在学报编辑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3:14:57

电子信息技术在学报编辑中的应用

摘要: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全世界的传媒机制都进入了转折点,也促使编样过程从原先的纸编向无纸编样进行转变。根据守旧的编样工作方法,本文对在学报编辑中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mechanism of media around 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turning point, which has also l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riginal paper sample making to paperless sample making.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sample making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cademic journal editing in detail.

关键词: 电子信息;学报编辑;网络化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academic journal editing;networked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221-02

0 引言

随着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使得管理信息体制在各种行业中都有专属性,并供企业进行网上服务。目前已有较多的政府认为信息产业是新型产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存在一部分高等学校借助计算机网络机制获取各种网络信息,甚至能够进入到全世界的商业网络,扩宽了高等院校的学报工作,必然推动着个高等院校、学报编辑工作方式以及业务实施出现变革,继而引发出新型的概念——电子编辑。通俗点讲,电子编辑可理解为借助互联网媒介,学报能够进行学术的沟通、科学技术信息的传播、获取学术文献等等一连串的编辑工作中的活动。随着不断更新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个人电脑的普遍使用,信息化网络在日益扩张的互联网中发生的革新,并且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编辑事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1.1 来稿记录电子化的普遍使用 作为学报编辑工作的基本资源,稿件是关键,因为编辑部的正常工作就是依靠较多的工作稿件。对来自各地的稿件进行管理不仅是一件琐碎的事情还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因为要对每个稿件的作者、题目、发稿时间、编辑、审稿专家等信息进行明确的记录,便于日后工作的需要。而以前的记录方式采用手法,但是随着学报创建规模的不断伸展,稿件的数目大量递增等,此时的手写方式已经赶不上编辑工作的标准,从而制约着编辑工作的发展。电子记录表在此时孕育而生,这是一个本质的飞跃,有效增加了稿件记录的质量和效率。稿件的全部信息都能通过电子表格进场储备,例如收到信件后,编辑部赋予一个独特编号,便于进行分类存储,更方便需要时进行查找。可通过信件中的作者、标题、投稿时间等信息进行检索,并可以在未来工作中,对稿件信息的更新进行处理。

1.2 稿件的检索达成网络化 学报良好的发展是以高质量的作品为前提,因此做好要发表文章的新颖性、原创性、科学根据性等,对编辑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前对文章是否原创以及新颖性的检测是一项困难重重且效率低下的事情,检查的方式仅有查阅巨大的文献资源或在网络上查找关键词等。不仅没有良好的效果,也存在财力和人力的大量浪费。而这种困难随着各大期刊网站先后研发出的检索学术论文系统后得到顺利的解决,大大增加了查找的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国内有少许的关键刊物网录入了非常多的外国文献、学术论文、重大的会议论文等等,这些资料的纳入大大提升了相似文章的检测率,能够有效的查找出相似的论文,并且通过该检测机制,返回的结果中会显著的标明出雷同部分的内容,让查找结果一清二楚。

1.3 审稿专家互联网式工作形式 高校学报属于学术型刊物,自然专家审稿这一关键部分不能忽视,以往审稿专家会收到纸质文章,浪费较多的时间。并且如果专家不在工作地而是去别的地方,就有可能无法及时的收到文章,会出现更多的时间浪费。自从网络普及以后,稿件的审查可以选择已创建的专家库中任何一位专家,然后将文章发送至该专家的邮箱中,此时文章便会出现在该专家有待审查的文件中,审查结束后,专家能将审查结果直接填写在网络上,有效降低了审稿的时间,且不受专家所在地方的局限,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专家就能进行审查。因此这就要求编辑部要创建一定数目的专家库,并要及时的更新处理,便于及时的找到审稿人,进而确保审稿的效率和质量。

2.1 编辑工作者应具有强烈的信息技术思想 在平日编辑工作中,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要打破以往守旧的思想理念,要敢于尝试创新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编辑出版事业也逐渐的完善,编辑工作者对实用的信息时代编辑工作的理解有了新的体会,对现代化编辑工具的掌握,在编辑工作中将信息技术发挥到最佳化。目前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使用最频繁、最有效工具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对这些工具的灵活应用,才能更加快捷有效的查找信息材料,使得信息查询更准,获取更快,也便于对世界上编辑技术的前景有所了解。

2.2 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积极调动学报网站的辅助作用 信息在网络上的宣传速率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时代已在媒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信息通过网络的获取和宣传方便了大多的民众。为了给读者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服务化的网站,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学报网站。作者、编辑人、读者均可借助学报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互动的小集体,作者能够通过网站随时看到自己文章的进度;也可以在平台上及时的看到最新的学术资料,对所需的材料进行查找;在网络平台上,编辑可以与作者、读者进行及时的交流,了解各自的意见和要求。也可以借助学报自身的网站,再创建一个接受外界评论的BBS论坛,一旦成功成为该网站的会员后,便能对学报上出版的文章、论文等各种材料发表见解,进行意见交流,这个小集体成员能够及时的互相了解,成功建立起三者之间的桥梁。

2.3 联网技术在编辑内部的实现,提升部门工作效率

在编辑部的内部实现网络互通机制,应用相同的网络管理软件,真正实现编辑过程的数字化。因为一期刊物的需要全部部门的共同配合,因此编辑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构建部门内部局域网就是一个快捷的技巧。局网内部的人员可以借助网上邻居创建一个文件共享,将要共享的资料都放在里面,让其他人能随时的了解稿件的进度,对部门内部的信息数据也实现了透明化和开放性。编辑负责人也可以通过共享文件了解编辑完成的文章是否已排版完成,并能把有待排版的文章发送给相关的排版负责人,这样排版工作者能及时的获得编排的文章,并能直接将完成的稿件发送给编辑责任人和核实工作者,有效的降低时间的浪费,达到增加工作效率的目的。主编也可借助网上邻居及时的知道全部文章的所在进度,以此来安排本期学报的文章排版和设置的栏目标准。局域网的使用不仅能够缩短各工作人员间的距离,还能让编辑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最终达到分工明确、规划更加合理、沟通及时快捷、工作更加和谐等。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学报在日后的编辑工作中要想占领学术界绝对地位和获取最新资料,最重要的便是电子编辑和网络的使用。虽然从外表上并不能像新闻报刊那样具有显著的效果,但针对以往落后费时的现象来说,编辑学报中电子信息技术最大化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而在编辑工作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是未来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薇.网络技术在期刊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2]李兆平,朱毅然,沈正军.从传播学视野看信息时代的高校学报编辑工作[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3]朱夜明.学报的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4]黄仲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及其量化考核的几个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5]张瑞,熊松,韩惠敏.信息技术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模式的变革[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上一篇:和谐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探索与构建 下一篇:《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本科教学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