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转炉炼钢实训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9-20 01:44:00

项目教学法在转炉炼钢实训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学校在冶金专业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转炉炼钢实训》课程的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高职院枝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岗位职业能力。从项目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具体的应用过程和优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力争提高转炉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应用;优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45-02

1 引言

转炉炼钢实训课程是冶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本次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收集毕业设计资料,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进行等级工考核做好准备,提高以后的岗位职业能力。但在教学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可以很快完成书本上的知识,但在联系实际方面往往有所欠缺,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应用到实践生产上,怎么样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及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讨论了在转炉炼钢实训课程中

使用一种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估实施教学的“项目教学法”的一些探索。

2 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2.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目前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很难完全直接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为什么呢?我认为传统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课程。《转炉炼钢实训》是冶金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应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为保障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操教学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教育主管部门和很多职业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并进行课程改革,实施课程整合。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转炉炼钢实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育的最大优势。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策略,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学习。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这些学习情境都是炼钢生产的真实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结构对应于工作结构,而不是学科结构,这样使得实践技能处于突出的位置,而不是从属的位置,每个任务都按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估实施教学。确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并能够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对学生实施完项目教学后,总结出项目任务的确定非常关键,项目任务最好具有这样的特点:

(1)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2)具体要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点的难易确定;

(3)项目要与实际工作相关,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兴趣,有成就感。

下面以《转炉炼钢实训》课程中“冶炼一炉钢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该方法基本的教学步骤。

3.1 资讯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布置项目任务。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10人为一组。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必须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合理,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工作计划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首先根据任务书中给定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原材料计算,然后根据冶炼钢种的要求编制冶炼方案;最后进行仿真模拟。

3.2 决策

根据项目任务引入新的知识点,针对新知识点在本例中的应用,对各个新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制定完成项目计划,如冶炼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计算,装入方式的选择、供氧制度、造渣制度的选择等。

3.3 计划

各小组分工合作制定完成这个项目的工作程序以及进度安排,由各组组长对整个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组员间分工协作,最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制定出具体的冶炼方案,以便在仿真软件上能够进行模拟。

3.4 实施

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了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矫正错误,共同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

3.5 检查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能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组员的参与意识;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6 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

4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2)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巩固。

(3)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并探索,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项目的同时,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项目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长久的保持,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好强达到教学目的。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徐国庆.项目教学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7).

[3]程有峨.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8).

上一篇:高职田径选项课教学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 下一篇: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