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好青年

时间:2022-09-20 09:47:47

向上向善好青年

【主题阐释】

2015年6月,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团中央发起的“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像一场淅淅沥沥的细雨,像一场沁人心脾的凉风,滋润着、感染着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崇义友善好青年毕万昌、执着奉献好青年焦翔、爱岗敬业好青年肉孜买买提・巴克、孝老爱亲好青年王东等向上向善好青年,唱响了青春主旋律,传播了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

【素材展示】

崇义友善:毕万昌

“我是某工兵团汽车连雷锋班现任班长毕万昌,2009年12月,深藏着父母亲朋的殷切期望,怀揣着对军营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对英模雷锋的崇敬之情,从哈尔滨入伍,走进光荣的‘雷锋团’。”高亢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崇义友善好青年毕万昌用军人的飒爽英姿展示着青年军人的青春风采。

2012年10月25日,团队组织新老雷锋班班长交接仪式,在雷锋老班长塑像前,在全团官兵注视中,毕万昌激动地接过雷锋枪和雷锋班班旗,并郑重许下誓言――“高举雷锋旗帜,传承使命担当,弘扬雷锋精神,坚守道德高地”。

毕万昌告诉大家:“上任伊始,我把历任雷锋班班长当作偶像,跟着先进学先进,照着雷锋做雷锋。”

有同学问毕万昌:“您怎么看待现在网络上不认同雷锋精神,甚至诋毁雷锋精神的现象?”毕万昌严肃地回答道:“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了解雷锋,不了解雷锋精神,没有认真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和学习,认真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在传播雷锋精神的道路上,有人质疑,说他们是在哗众取宠,是在捞取政治资本,但毕万昌始终坚持“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

执着奉献:焦翔

在过去几年里,焦翔在战乱的中东国家间穿梭,报道了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黎巴嫩等几个国家政权被或者内战的过程,经历过汽车爆炸、炮弹袭击、暴力抢劫、北约空袭、狙击手放暗枪。

2011年1月,焦翔刚到埃及,骚乱就爆发了。镜头下,百万示威民众与军警对峙,年轻人在催泪瓦斯中被打得头破血流。在博物馆,埃及法老的珠宝遭到洗劫,4000年的文物化为满地的碎片,博物馆馆长痛哭到几乎窒息。

焦翔说:“驻外第七个月,我冲进北约轰炸下的利比亚。恐惧笼罩着的黎波里,空气中都是死亡的味道。为了躲避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这就意味着,我们就都成了他的人体盾牌。爆炸总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每次惊醒,我都要使劲儿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还好我还活着!”

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的,恐惧和死亡每天都在焦翔的身边笼罩着。

“康德曾有句名言说,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在战场坚守了1200天。”焦翔用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任务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焦翔有很多自己的感悟:“洞悉乱象,把脉大局,我感悟到中国力量。不能任由外部干涉政权,这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捍卫,是大国的正义担当。”

爱岗敬业:肉孜买买提・巴克

肉孜买买提・巴克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他告诉大家,今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60周年。60年前,这里飞沙走石,渺无人烟,经过几代克拉玛依石油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石油特色鲜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巴克感到十分的自豪。因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里,有巴克的奉献和努力,有巴克的辛勤和汗水。

而最初巴克走进油田的时候,语言是第一块绊脚石。他从小在南疆长大,上技校学的也是维语班,结果刚到单位时,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了问题。

巴克说:“师傅跟我们新来的员工聊天,让我搬一把椅子坐下,我听不懂,一直站着不动;问我在家排行老几,前面的人说他在家是老二,我想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就顺口说了一句‘老一’。”经过了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一跟别人说话,巴克就特别紧张,感觉自己是一个能听见的“聋子”、会说话的“哑巴”。

从那以后,巴克暗下决心,走到哪儿,他都带着一个小本,把碰泵、憋压、调参这样的专业术语记下来,分别标注上汉语、拼音、维吾尔语。不到一年,肉孜买买提・巴克不但能用汉语交流,还能用汉语读报念书。三年后,他的汉语水平达到了八级。2007年起,他还被克拉玛依第三中学特聘为“普通话宣传员”,成为克拉玛依市唯一的维吾尔族汉语宣传员。几年来,他已累计为3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汉语讲座。

巴克不仅用勤奋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完善自己,也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他成立了“红柳石油网”,将工作培训的课件放在网上与大家共享。“得到得多就应该付出得更多,要把所学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巴克说。

孝老爱亲:王东

山东人王东,有着典型山东汉子的直爽和憨厚,他用亲切的山东话跟台下的同学们说:“付出,让我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满足。”

王东义务赡养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陈凤兰15年,为这位体弱多病、贫困孤独的87岁老人撑起一个温暖的家。15年间,他为她求医看病、洗衣做饭、端屎端尿。

1999年的冬天,刚刚结婚的王东和妻子到安蔡楼镇常寨村岳父家走亲戚。王东性格开朗,与街坊邻居都聚在一起拉家常。这时候,王东注意到墙边树下一个老人独自一人默不出声,心中产生疑惑。从街坊邻居口中王东得知,老人名叫陈凤兰,老伴去世早,无儿无女,是个孤寡老人,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生活非常困难。就这样,王东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家。

这15年来,老人从未离开过他家;除了外出学习,王东也从未在外留宿。因为妻子外出工作过几年,他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妻子还长,她就成了王东心里的牵挂。

王东说:“现在都在讨论时间都去哪了,回想这15年时间过得太快了。我的时间除了上班、巡查线路,其余都放在了照顾老人和家庭上。”

也有同事朋友说王东是不是把老人看得太重了,可王东说:“看到老人生活得幸福,心里就觉得舒坦,同时我也感到了老人对我的信赖和真情。”

医者仁心:苏佳灿

出生在中医世家的苏佳灿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从5岁开始,父亲就让他每天早中晚背诵《中药汤剂》,背不下来不允许他吃饭。6岁时,偶然一次机会让他遇到了叔叔就地扎营,从此“军人”的梦想在他脑海里扎根。

在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清华北大分数线四五十分却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背上行囊一个人来到了黄浦江畔的军医成长的摇篮――第二军医大学。大学五年,为了学业他读了大约十米厚的书,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被保送。

为了实现将来可以救助更多战士的梦想,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又因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方兴未艾,为了获得更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苏佳灿骑着自行车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研究生课程。每天骑行40分钟,每周四个来回,就这样,他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时光,直到博士论文完成。他还成功撰写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部《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构建了国内第一个人体骨骼数字模型库。

图书出版之前,苏佳灿带着初稿,分别到重庆、天津和北京找当时国内四位骨科权威专家审阅。卢世壁院士、王正国院士、郭世教授看过之后都赞赏不已,欣然题词。85岁高龄的中国创伤骨科奠基人王亦璁教授主动为苏佳灿撰写序言,并在苏佳灿博士毕业时亲自飞到上海担任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

“20年前,当我面对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在救死扶伤和献身国防精神感召下,我毅然选择了第二军医大学,只为穿上橄榄绿,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服务军民的人民军医。”20年过去了,苏佳灿实现了成为人民军医的梦想,留下了近1万例的手术、近10万人次门诊的成绩单。

勇于创新:孟维

从一名徐工集团普通一线工人进阶为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研发创新团队带头人,这一路,孟维是怎样走过来的?

2002年,18岁的孟维刚从技校毕业,在技校学习的基础知识用到生产一线显得非常“小儿科”,孟维甚至无从下手,不甘心的他就开始“蛮干”。带孟维的师傅看不下去了,点拨他应该用“动脑筋”代替“耗时间”。孟维就听师傅的话,跟着师傅学习、向专家求教,几年下来,他竟然成为了一个数控车床维修的“土专家”,应付起了大大小小的数控车床维修工作。

正当他有些沾沾自喜之时,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选拔塞上,他受挫了。孟维不服气,动手删除了所有的加工程序,每加工一批产品,他就重新写一次加工程序,直到把所有的程序都记在脑子里。孟维每天训练12个小时,持续了大半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次比赛他拿了二等奖。比赛中与众多高手的切磋也让他意识到,“工人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事情,工作每天都是重复再重复,但是绝不能重复昨天的水平”。从此,省级到部级,孟维拿到的奖越来越多,他也因此走上了研发创新的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一个个创新成果让孟维有了很大的自我满足感。他告诉记者:“现实告诉我们,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片段示例】

正值青春的我们拥有春天的朝气,拥有夏天的热烈,拥有秋天的成熟,拥有冬天的坚强。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资本去挑战,有资本去奋斗,有资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生命的光彩是需要绽放的,人生的价值是需要创造的,青春的梦想是需要奋斗的。肉孜买买提・巴克从小生活在南疆,技校上学也是上维语班,刚到单位时,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了问题。对此,巴克暗下决心,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机会向汉族师傅学习,向汉语说得好的少数民族同胞学习。不到一年,肉孜买买提・巴克不但能用汉语交流,还能用汉语读报念书。三年后,他的汉语水平达到了八级。2007年起,他还被克拉玛依第三中学特聘为“普通话宣传员”,成为克拉玛依市唯一的维吾尔族汉语宣传员。肉孜买买提・巴克用奋斗的青春实现了梦想。

上一篇:小说阅读之品味语言特色 下一篇: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才是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