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结核的超声误诊分析

时间:2022-09-20 09:18:56

胰腺结核的超声误诊分析

【关键词】胰腺结核 超声诊断 误诊

【中图分类号】R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66-01

本文报告超声误诊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结核9例,回顾分析其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探讨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关系,提出超声诊断依据。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2~58岁。临床表现均为上腹部腹满、腹胀不适、乏力、纳差、消瘦,部分患者出现黄疸,腹部可触及包块。使用LOGIQ 200 PRO series型B超仪及SONLINE G60S彩色声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凸阵电子探头,受检者禁食禁水12h以上,(胃肠气体多,胰腺显示不满意时,可饮水500~800mL),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对胰腺进行多方位多切面扫查。

2 结果

本组9例胰腺结核,术前超声误诊为胰头癌3例、胰体癌1例、胰尾囊腺癌1例、壶腹部癌2例、胆总管癌2例。手术及病理诊断,胰头结核7例、胰体尾部结核2例、伴有胰周围及肝门部淋巴结核者7例、腹腔结核者2例。

总结本组病例声像图资料,其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2.1 实质性肿块型 本组此类型有5例,胰头部及壶腹部可探及实质性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形态欠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其内可见钙化斑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肿块内血流较丰富,本类型都记录到博动性血流频谱,其血流阻力指数(RI)在41%~72%之间。

2.2 混合性肿块型 此型本组2例。胰腺或胰周围可探及囊实质性回声肿块,以实性为主,肿块内掺杂分布不规则无回声区、肿块周围有厚薄不均的包膜强回声。CDFI:肿块内及周边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2.3 囊肿型 此类型本组2例,在胰腺体或尾部可见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其内可见细小光点回声,囊壁较厚。CDFI:囊肿内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 讨论

胰腺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感染途径一是血源性感染产生孤立的胰腺结核;二是腹腔内、肝门、胰周邻近淋巴结核溃破直接侵犯蔓延至胰腺(1~2),其组织学检查显示以干酪样变为主,后成钙化灶,结核炎症的最后结果是胰腺钙化,胰腺结核病变侵及或压迫胆总管则发生阻塞性黄疸。有关超声诊断胰腺结核的病例报道很少见,多不为人们特别是超声工作者所注意,其声像图表现与胰腺的肿瘤有相似之处,故超声误诊率较高。

本组9例,术前超声诊断均误诊,分析其原因,由于病声像图与胰腺肿瘤有相似之处,而胰腺结核临床极少见,对其声像图表现认识不足,给超声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这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次,患者全身症状及腹部体征都不典型,临床及超声医生只注意超声局部肿块,而忽视其他线索及全身检查,特别是不重视肺部检查(本组有5例术后发现患者肺部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是造成误诊的又一因素。最后操作者经验不足,对胰腺结核警惕性不高,不能把胰腺结核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改变联系起来全面综合分析,往往孤立地满足对待超声的局部发现,诊断思维狭窄也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组资料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以实质性低回声及等回声肿块型多见,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其内可见钙化斑点回声。CDFI:肿块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这些特点与胰腺肿瘤声像图表现不同,可以资鉴别。我们认为胰腺结核的诊断,特别是声像图复杂而不典型时,必须紧密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实验检查,全面综合分析,并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短期随访观察肿块的变化,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结核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徐克成.临床胰腺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53.

2 黄耀权,赵卫生,芮智强.胰腺结核(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天津医学,1985,13(9):541.

上一篇:培源发汗法的临床运用 下一篇: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