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源发汗法的临床运用

时间:2022-08-08 07:06:41

培源发汗法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汗法 培源发汗 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64-01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既伤阴耗液又兼外感的患者。外感者邪从表入,用汗法祛邪外出乃为正途。然液亏之体,求汗之法又决非仅用发散所能奏效,一味发散,不但求汗无汗,反会更伤阴液,酿成大患。针对津少血亏的特殊体质,欲求其汗,必培其源,一旦阴津充沛,不用发散亦可得汗。

张仲景开培汁取汗之先河,服桂枝汤必啜稀粥,其用心之苦,即在益汗之源。历代名贤各有深悟并广为运用。张景岳有云:“汗由液化,其出自阳,其源自阴”,“水既不足,汗自何来?人知汗属阳分,阳升可以解表,而不知汗生于阴,补阴最能发汗”(《景岳全书》)。张氏之说,对概用发散者足以振聋发聩。吴又可亦深明此理,谓“血燥津枯,非液不汗。昔人以夺血无汗,今以夺液无汗,血液虽殊,枯燥则一也”,主张对温病液枯汗竭者“进其饮食,静候津回”(《温疫论》),所谓积流渠自通也。吴鞠通曾著《汗论》曰:“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为材料。”他治阴伤无以作汗之银翘汤,即在辛凉宣透的同时配以重量生地、麦冬,“增液为作汗之具”。又治一肿胀患者,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而不得,遂在服原方的同时,加鲤鱼汤益其汗源,服后其汗至眉、至鼻、至唇,一昼夜而脐以上肿俱消(《吴鞠通医案》)。邪水停滞,每多真汁不足,取汗亦当资源。鞠通用血肉有情之汁培养汗源,心机之灵动,足堪后世效法。徐灵胎治一人患外感暑热,身如燔炭,手不可近,烦躁昏沉。聚诸汗药,终无点滴。徐氏谓:热极津枯,汗从何生?处以滋润清芳之品,三剂而汗出热解。

邪正相争将作战汗之肘,亦应培补汗源助正气以求畅汗。对此温病学家最有心得,如叶天士提出“法宜益胃”的治法;王孟英认为应灌溉汤水,俾邪气松达,与汗同行,直待战汗始作之时令多饮米汤以补汁续汗;陈先淞认为宜予雪梨浆、五汁饮等清润补汁。

由此可见,培补汗源是正确使用汗法达到理想取汗效果十分重要的一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或啜稀粥饮汤水,或助以血肉有情之液,或予果品清润补汁,或在汤方中辅以生津益阴之品。总之,仅用发散而不知培补汗源是不会取得良好发汗效果的。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部队防疫工作水平 下一篇:胰腺结核的超声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