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赏识转化学困生

时间:2022-09-20 08:20:04

妙用赏识转化学困生

在班级管理中。最让人头痛的事是“学困生”,这让许多“老八路”遇到了新问题。过去。择优录取,经过层层选拔,能继续上学的,即使算不上是时代的精英,也算得上是家长的荣耀,老师的欣慰。近年来,差异性极大已成为初高中教育教学中一个普遍现象,对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对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周弘成功地运用“赏识教育法”造就了一个奇迹,将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成了一个留美研究生,那么,在班级管理、学校教育中,若能巧妙地运用“赏识教育法”。不要说造就一个神话,转变学困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赏识教育法”的核心思想是: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凡的人。那么,在班级管理,学校教育中,如何妙用此法来实现学困生的转变呢?

“赏识”是一种心态,身为班主任,初带一个班。要有这样的心态: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或有可能成为天才,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机会均等,他们都会成为成功者。有了这种心态,作为班主任,就要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有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学困生;其次,对待学生的缺点,不能抱怨,要承认差别。有了这样的心态,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有非凡的成就。

赏识源于爱。班主任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长相、出身、学习好坏、品行优劣,都应给予重视。即平时所说的“看得起”,给予他们同样的温暖,其次,不能歧视“学困生”,不要从“困”人手,而是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对学困生的优点。小题大做,充分表扬,不断激励,让学困生在“我还有优点”、“我并不比别人差多少”的心态下愉快成长。即用“自我激励法”在心理上战胜自我,迎接挑战,不断剔除缺点,发扬优点,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有了赏识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用以下方法在“学困生”转变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充分理解。全面了解

理解就是对“学困生”的“困”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差异性大得惊人,班主任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能大惊小怪,要见怪不怪。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品行,做到心知肚明。通过一看、二听、三谈、四行逐步摸清初步情况,为实施“赏识教育”打好基础。

2 高度信任。和谐沟通

“学困生”大都很难与教师沟通。班主任只有给予高度的信任,用爱心打开“学困生”封闭的心灵大门,用交流代替训斥,用鼓励代替严惩,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把“学困生”的酸甜苦辣,荣和辱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和处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困生”,达到真正的沟通。

3 积极激励,坚定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积极的激励机制不仅适用于“学优生”。对“学困生”尤为重要,恰当地、适时地运用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短中求长。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发掘他们的优势潜能,让“学困生”心里树立坚定的信念一我不差,我会成功,让“学困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4 互相尊重,自我尊重

在班级中,除班主任不歧视“学困生”。还要建立起一种大家互相尊重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学困生”在互相尊重,在自信、自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5 无私帮助,自治自立

“学困生”一般情况下,自制力较差。班级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帮助,让“学困生”在不同方面都感受到班集体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同时,还应该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逐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自我尊重,自我管理的能力,最后完成自立自强。

6 合理管教,主动自律

赏识并不排斥必要的管理。必要的纪律约束。对于“学困生”开始宽松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但不能忘了我们的目的,在他们犯错违纪时,不要大张旗鼓,狠抓小辫,而是在批评后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抚慰,以防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学会不断拒绝,即由宽到严。循序渐进,最终完成养成“学困生”自我约束的能力。

“赏识”即利用人们希望尊重,希望看重。希望成功的心理,有意识使他们的这种心理得到满足,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学困生不差”,这就是我在班级管理中有关“学困生”转变的看法和做法。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指教,谢谢。

作者单位渭南市华县城关中学

上一篇:我是如何对学困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 下一篇:加强文化建设引领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