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通”应“办得到”

时间:2022-09-20 08:05:20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此语出自东汉王充《论衡・超奇篇》,意思是读书既要融会贯通,又要“活学活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引用此语,也是希望“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中办得到”。

理论具有预测作用。如果理论是正确的,就能正确预测同样条件下还会出现何种情况,使人们依据理性判断知道该怎样做;理论具有解释作用。“解之豁然大通谓之道”。借助原理说明事情来龙去脉,能在解疑释惑中凝聚共识;理论具有说服作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能使人接受正确观念,最大限度凝聚力量。比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方法论,这些新发展理念在落实中不断释放红利,又为“说得通、办得到”作了生动诠释。

有句话直流行至今:“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中办不到。”比如你说“中央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他则说“纪律严、禁令多,讲规矩就难有作为”。言下之意,既讲纪律规矩又搞差别化探索“说得通、办不到”。于是,改革成了“冰上开车”――轮子在转,车不往前走。比如“照猫画虎”,把上级方案直接拿到基层,“落实”成了“落空”;比如“抱着葫芦不开瓢”,在行政审批改革中总也不愿放权,就算迫于压力“交权”,也是放小收大,“干货”不多,所放权力与基层需要不匹配。

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也存在着相互排斥关系。“说得通、办不到”,属于理论与实践相互排斥关系。其个中原因是,理论正确,但人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意拒绝按理论原则做。也就是说,“办不到”不是不能办,而是不愿办。再有个原因是,“重实用、轻理论”。有些人觉得理论是虚功,“一次行动比一箩筐大道理管用”。其实,理论绝不是虚功,理论可转化为巨大创造力,行动也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正能量。所谓墨守成规,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没有理论底气。改革“冰上开车”现象,就属于“说得通”但“不愿办、不敢办、不会办”。

理论与实践相互排斥还有个原因是,理论本身脱离实际。比如不少经济学家喜欢用“微笑曲线”说事,动不动建议企业“逃离制造”。所谓“微笑曲线”,主要指在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运输、生产制造、订单处理、销售、批发零售和品牌所构成产业链中,两端蕴藏的价值最高,即研发和品牌,中间环节的生产制造价值最低。问题是,“微笑曲线”只是个产业链。产业链环节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做得是否够好。如果企业不顾自身实际都往“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就不可能有健康产业链,企业生存发展也会有大风险。故而有企业家感叹:“要听经济学家的话,一半企业已经死掉了。”重视“微笑曲线”是为了注重自主创新和品牌塑造,不是为“逃离制造”。这也提醒我们,应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多下功夫,真正做到“解之豁然大通”。

“徐川现象”成为舆论关注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把思政课变得“活灵活现”,赢得了大学生喜爱。徐川说,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最重要一条是“直面问题,以心换心”,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这又表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理论创新永不枯竭的源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内容到语言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使理论赢得人心,把“说得通”转化为“办得到”。

理念是思想的精华,理念进步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往往能够为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动力。对于科学理论,我们当真懂真信,“闻道而行”。对那些心存“小算盘”,拒绝科学理论指导者,应有问责制来约束和督促。当然,理论工作者也应把“说得通”建立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基础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引领人们向上向善,使科学理论因“办得到”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上一篇:供应链企业间冲突协调机制研究 下一篇:大城“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