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培养与应用

时间:2022-09-20 07:10:49

想象力的培养与应用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件,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将这种想象力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想象 想象力 培养 应用

想象,心理学上指“把通过感知把握到的完形或是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信息(平时观察的事物和知识经验等)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思维过程。”古今中外,无论文学家或科学家,都充分认识到想象的巨大作用。陆机在《文赋》中说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呢?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问题进行论述。

一.想象力的培养。

1、要学会观察。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欣赏悦耳的音乐、迷人的图画等等,使他们增加头脑里的表象储备,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2 要热爱生活。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想象,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只要将二者结合,定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应用。

二.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过程中都离不开想象,积极主动地运用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古诗教学、口语教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想象,使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彻底吃透文章,理解文章。

1、想象在语文古诗中的应用。

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较难,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们以六年只小学教材第六册中古诗《小池》为例。《小池》的原文是“泉眼无声嬉戏流,树阴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通过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教学时,我们可按教材提供的图,引导学生想象,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扩想。

利用教材图片,学生想象。上面画了那些图?有什么景色? 图上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仔细观图,你有什么感受?(图上景物很美)暗示了诗人感情抒发的中心。(赞美大自然)这三个问题,学生凭借想象,身临其境,把握了诗的中心,初步领悟了诗的意境美。

2 想象在口语中的应用。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想象为口语训练插上了翅膀。它是引导学生想说话的动力,是能引起学生想说好话的关注力。

想象使口语内容丰富。学生说话内容一般简单干瘪、形象单薄、枯燥无味,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思维简单,缺乏联想。想象能使口语表达的内容丰富,让说话如汩汩清泉般滔滔不绝,并富有灵活性。。并以《荷塘月色》等写景抒情散文为例,带领学生在《荷塘月色》中漫游,细细琢磨体会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境,而后再进行口语训练,找出平时不想说话和说不好话的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和不会想象。

3、想象在作文中的应用。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最需要拥有想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

(1)想象作文。这两年来,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突破,题目都具有创造性,如《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一个个多么好的题目!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创作的欲望被激发,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这样精心设计的想象作文训练收效是明显的。

(2)利用想象续写、扩写课文。有些课文,写得含蓄蕴籍,人物最后是活是死、是福是祸、是吉是凶,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推断,。教完这样的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命运作出合理的推断,续写课文。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可指导学生想象:皇帝赤身露体的参加了“游行大典”后听到小孩诚实的声音“有点儿发抖”,那么,他回宫后,怎样处理这件事? 这种延伸式想象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十分乐意给原情节加上想象的“尾巴”,他们的想象是十分丰富的,延伸出的“结尾”五花八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氛围。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彭天翼〕 《语文教学心理描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下一篇:提高学生有效参与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