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就是修路”

时间:2022-09-20 07:01:48

“旅游就是修路”

巴劓、(音:郎)是贵州省紫云县的一个苗族寨子,时值2008年,它仍像个不沾世俗的世外桃源般,安守在一片严重石漠化的喀斯特峰丛洼地里。从省道进寨子,必须要在一条村民自己修的上路上颠簸半个小时以上。虽然也说了好几年要搞旅游,但仍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状态。姑娘媳妇们大都还梳着传统发髻穿着长衫,谈起旅游开发,村民们无限憧憬。在他们的心中,旅游到底是什么呢?

罗飞(村旅游协会副会长):

我们A,L2005年开始搞旅游,在那之前也来过一些日本和美国的游客,他们没通过旅游局,是自己摸过来的,那大概是1997年吧。那时候我们这儿还是比较偏僻的山区,经济落后,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旅游,甚至还有点害怕,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只知道日本曾经侵略过我们嘛,以为又来侵犯我们了,所以都没有人迎接,日本人去哪一家,哪家人就躲出去。日本人带有翻译,一共20多人,说是来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就说,这儿没有什么民族文化,大家都很怕,都跑掉了。

后来还是我们的文化站长带人过来,找到支书,支书就组织?村里几个比较能谈话的组长说明情况,把乐器什么的拿出来。当时日本人看到我们的表演和乐器很满意。因为我们以前经常搞,平时没事高兴了就自己唱唱跳跳,也不知道应该跟他们收钱。那些人看见什么都新奇,当时我们也奇怪啊:你们看我们做什么?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他们就说,你们的服装、包头的帕子、梳头的梳子什么都好看!最后他们要买我们女人的服装,说一套给一千块钱。我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手工织布一点点绣花做出来的,一套衣服要做一个月以上,这样算下来其实没赚什么钱,但也不算亏本,你喜欢就卖给你嘛,最后就卖了两套给他们。

说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寨子第一次接待旅游。那时候还没有修路,走路要走一个小时。

现在游客来的也比较多了,基本上一个星期一次,很多人从外面过来看我们的服装和头饰什么的,这个星期加上你们已经三次了,每次我们就是集体收500块钱,扣掉公共费用,比如修修村里的小路、厕所,装个路灯什么的,然后再按着出工出劳给大家分。如果以后游客能来得更多,一天七八场就更高兴了,我们可以不下地干活,光这个钱就可以搞生活了。

现在村寨的变化就是环境变好了,干净了。那些公共厕所,表演的小广场,旅游办公室,路灯,垃圾箱等等,这些都是旅游来了以后才搞的,大家都觉得这几年变化很大。县里也决定要修公路过来,听说还要给我们搞自来水,沼气池什么的,也是政府看到我们的名气起来了才给投资的。

以前穿我们这样的民族衣服很丢脸的,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出去集市上也没人理睬你,连出去读书都是,被人瞧不起,自己都觉得自己土气,好像穿着自己的衣服出去就是低人一等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要到县城里找人办事,都要把自己的服装完完整整穿起来,其他人都没有的,只有我们这儿才有,那些人看到就知道,这是巴身小的人来了,办事情也好办了。

老人(113岁):

旅游好啊,我高兴啊,唱歌跳舞什么的就是我们少数民族老习惯嘛,对我们样样都好。我们巴劓、一直不通路,现在都说要修路了,我高兴啊。我活这么大年纪都没这么高兴过。我已经快死了,以前都没看过车,现在搞旅游了才看到,只要我能看见路和水的问题解决了,我死也瞑目了。

这儿什么都好,就是缺水、路不通啊。

以前都要带着桶出去到处找水池,挑水要去牛角井的河里挑。水电局给我们解决人畜饮水,上面投钱我们出力,村里修了几个水窖,水倒是有了,但那水不是井水,是山上淌下来的雨水,不是一年到头老有的,也不卫生。冬天、正月还是要找水吃。男人用扁担挑,女人就用一个80公分高的很大的背桶来背,一桶七八十斤,光是空桶就有十多斤,用木头锯成片片,竹子箍成桶。有娃娃的就把娃娃放在桶子上面,一边走一边手里还要勒麻搓麻绳。一趟就要走半天,有4里很陡的山路,特别难走,一天只能干半天的农活。我们这个地方都是岩石,土坡少,种不来稻谷,只能用苞谷换米吃。

除了水,最恼火的还有路,出去背水、赶集市、娃娃上学都要走那个路,光是从寨子到山下头最近的镇子猫营一趟就要走三四个小时。通到下面省道的路是1992年修的,国家出炸药,我们自己出工。修了一半没钱买炸药了,就去安顺那边一个村,他们组织活动,什么拔河比赛、芦笙比赛,我们去参加,全部都是第一名,最后得了1000多块钱的奖金,才算把路修好了。

1992年之前我们还要去猫营扛肥料上来,最快走1个半小时;要卖猪只能两个人抬着走,大猪就是赶着出去。盖房子的时候,要全寨子人出去背瓦片和水泥。最多的时候全寨人要背四天,用箩筐,一天两三趟,才盖起来一个房子。男女都去,能背两块的小孩都要去。

小孩子每天要走路到猫营上学,差不多10里地,要走1个半小时,很困难,这么小的孩子经不起来回走这么远的路啊。8点半上课,他们5点钟起来慌慌张张搞饭吃,把前一天剩下的玉米饭、面条,热一热就吃了。6点钟就要出门,下午6点回到家里,中午就不吃饭了,再加上每天睡眠不足,几个月就瘦了很多,精神也受到影响,学习好的孩子很少。国家的教育法是了岁孩子必须上学,但是7岁走那么远不行、一般孩子都是八九岁才能去上学。以前这条路没修的时候,孩子上学要走2个多小时,比现在起得更早。

现在这里就是缺学校缺老师。以前寨子里面有学校,是民办小学,就在一家人的空屋子里面,有一年级到二年级,想要办到高一点,但是没有钱,国家补贴民办教师一个月只有50块钱,没人愿意来,人家就算下地干农活也能赚超过50块。而且外面来的老师只能懂汉话,我跟乡里商量,是不是能找一个苗族的,懂苗语的,这样娃娃才能懂。

我对以后的事情就不知道了,也没想过,那些是后面的事情,我们现在最想解决的就是路和水,旅游能把这两个解决了就太好了。

上一篇:天目山昆虫拍摄随笔 下一篇:藏在云雾深处的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