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预期下行 通胀预期上升

时间:2022-09-20 05:59:1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1年3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1年一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86(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去年四季度降低0.2点,重新回落到景气线下方,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位(见图1)。

调查表明,通胀预期和房地产调控压力居高不下以及趋紧的宏观政策导致经济学家对经济运行风险的担忧上升,降低了经济学家信心。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78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巴曙松、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全生、陈宗胜、程永照、迟福林、丁宁宁、范剑平、郭克莎、何自力、贺力平、贺强、洪银兴、胡必亮、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李泊溪、李国璋、李京文、李善同、李子奈、梁优彩、梁中堂、刘小川、隆国强、马晓河、茅于轼、潘云、任若恩、史晋川、舒元、苏育平、雎国余、谈敏、谈世中、田秋生、汪涛、王广谦、王建、王、王小广、王小鲁、王一鸣、魏杰、吴晓求、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余斌、喻新安、袁志刚、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军扩、光、张晓晶、张燕生、章铮、张卓元、赵凌云、赵敏、赵晓、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志斌、祝宝良。监测中心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经济形势判断和预期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状况判断好于对未来的预期,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继续在当前尚满意、预期不乐观的第四象限徘徊:即期景气指数为5.16,比上一季度低0.10点,仍处在景气区间;预期景气指数为4.57,比上一季度低0.29点。

从指数构成看,低落的预期景气大幅拉低了经济学家信心(见图2)。

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世界经济,总体可望保持温和复苏趋势。

世界经济近期经历了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等多种负面因素的冲击。不过,从中长期来看,这些负面因素叠加并未改变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基本趋势。

关于美国经济,72%的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六个月会“缓慢复苏”;24%认为会“加快向好”;仅有4%认为会“有所恶化”(见图3)。与上一季度调查结果相比,认为“有所恶化”和“加快向好”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2个和32个百分点,“缓慢复苏”已经上升为经济学家的共识。

欧洲形势正在趋于明朗化。52%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债危机扩散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比上一季度高19个百分点,而认为“危机形势尚不明朗”“难于判断”和“债务危机将继续蔓延到其他国家”的比重为46%,比上一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

随着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经济学家在预测发达经济体政策方向上仍存在分歧。在“二次量化宽松后,2011年美联储会否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这一问题上,认为“会”和“不会”的比重分别为45%和55%,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全球经济累积了巨大的通胀风险。从调查来看,通胀威胁还将持续,政策预期趋紧。

于4月7日欧洲央行加息前进行的本次调查显示,认为两年内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不会加息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为12%和11%;认为今年上半年两大央行将加息的比重分别为7%和14%;32%和43%的经济学家分别预计两大央行加息时机不晚于今年下半年,49%和32%的经济学家预计加息将推迟至2012年。从调查结果看,相对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央行将先于美联储加息,而美联储的首次加息恐将迟至2012年。

值得注意的是,3月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震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在“存量”财富遭受巨大破坏的情况下,相对多数经济学家对灾后日本经济的“增量”增长持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30%的经济学家认为灾害没有改变日本经济增长中长期基本面,40%认为灾后重建将在中长期有利于日本经济复苏,只有四分之一左右(26%)认为灾害对日本经济是雪上加霜。从近期情况判断,日本灾后重建将取决于何时消除核辐射影响,这一点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总体较好,通胀预期继续增强。

调查显示,86%的经济学家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表示满意,比上一季度高8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学家判断国内经济现状处于较好状态。但有4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比上一季度高25个百分点。经济学家对未来六个月经济形势判断趋于谨慎,认为未来六个月经济总体“好”和“满意”的比重为76%,比上一季度低5个百分点。

其中,经济学家对未来六个月投资形势看低的相对较多,有43%认为未来六个月投资不足,比上一季度高1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1月-2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3.6%,有31%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项目已收紧,今年投资增速将下滑”。

在各地区保障房开工建设目标的军令状下,经济学家普遍调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预期,认为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在30%-40%的经济学家比重达60%,比上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增加33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3%,消费物价指数(CPI)为3.3%。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低于2010年,而物价上涨幅度高于2010年。调查显示,预期2011年经济增速在10%以上的经济学家比重只有5%,比上一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接近八成(77%)预期在9%-10%之间,算数平均预测值为9.3%,比上一季度低0.3个百分点(见图4)。

预期通胀率不低于4%的超过九成(92%),比上一季度调查结果高出了三成。其中有8%的经济学家认为预期通胀率将高于5%。算数平均预测值为4.4%,比上一季度调查结果高0.2个百分点。

预期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

调查显示,认为欧元、英镑和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合适”的分别占65%、65%和52%,均远高于认为“高估”的比重。人民币升值压力仍主要来自美元。57%认为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高估”,比上一季度高9个百分点。

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对于未来六个月美元走势,有一半经济学家认为将“保持稳定”;而在上一季度调查中,受量化宽松政策的驱动,超过三成(3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美元“趋弱”。

在美元基本稳定和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95%的经济学家预期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其中预期“升值3%-5%”的占43%,比上一季度高9个百分点;预期“升值3%以内”和“升值5%以上”的分别占47%和4%,比上一季度分别低6个和5个百分点(见图5)。

贸易顺差走低,出口企业成本优势趋于减弱。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和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出口增速将放缓,进口增速将加快,呈现贸易顺差减少乃至出现贸易逆差的趋势。

调查显示,53%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会“下降”,比认为“上升”的多43个百分点;40%认为进口增速会“上升”,比认为会“下降”的多13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应,6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减少”,比上一季度调查结果高14个百分点;有8%认为将“出现逆差”。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逆差10.2亿美元,为六年来首次。

在国内人工成本问题上,相对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用工短缺现象难以消除,用工成本趋于上升。其中,38%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用工短缺状况将持续若干年;41%认为短缺还将逐年加重;只有21%认为当前“用工荒”是暂时现象(见图6)。

与此相对应,49%的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出口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将在5年以内消失;46%认为还能持续5年-10年;仅有5%的经济学家认为能持续10年以上。

2011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通胀压力较大和房地产调控难度较大。

对于2011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风险,经济学家认为排前两位的是“通胀压力较大”和“房地产调控难见成效”,选择的比重分别为80%和50%。其他依次是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十二五’开局出现盲目投资”、“民间资本缺乏出路”、“出口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和“经济增长下滑”,选择比重在20%-42%之间。和上一季度调查结果相比,“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和“出口环境恶化”关注程度有所上升,而“经济增长下滑”不构成主要问题或风险。

CPI或呈前高后低走势。

今年1月-2月,CPI同比上涨4.9%,继续高位徘徊。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经济学家预期2011年我国CPI达到或超过4%,平均预测值为4.4%,超过2010全年3.3%的水平。

对CPI未来走势,有八成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CPI将“波动上升”或“大致持平”,其中认为“波动上升”的比重达到32%。从全年来看,经济学家普遍预期CPI将会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其中43%的经济学家认为CPI或将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30%认为高点将在一季度;认为高点将出现在下半年的比重为27%(见图7)。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将扩大。认为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会超过100美元/桶的经济学家比重为53%,比上一季度调查结果增加34个百分点;42%预期在80美元-100美元/桶。同时,63%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国际粮食价格将“上涨”,比认为将“稳定(或小幅波动)”和“下降”的分别高27个和62个百分点(见图8)。

房价预期稳中有落。

2010年以来,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层加码,以期能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调查显示,认为目前我国平均房价“过高”和“较高”的经济学家比重虽比上季度略有下降(下降3个百分点),仍分别高达58%和34%,两者合计达92%。对于2011年房价走势,预期房价将“上升”的经济学家比重明显降低(由上季度的68%下降到35%),预期房价“下跌”的比重明显提高(由上季度的25%提高到35%),预期房价“持平”的比重也由上季度的6%提高到一季度的30%(见图9)。

在预期房价下跌的经济学家中,绝大多数(89%)的经济学家预期房价将下降10%以内。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对目前房地产调控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方面的作用普遍表示肯定,预期房价可能会在平稳中温和回落,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如此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之后,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学家预期房价上涨,说明房地产调控仍存在较大困难。

各地区商品房限购政策实施以后,存量自有住房需求将部分被租房需求替代。2010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为6.1%。93%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房租价格将继续上涨。其中,有70%的经济学家认为上涨幅度在10%以内。

宏观政策和改革建议

在本次调查中,经济学家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稳健货币政策应趋紧。2011年货币政策重回稳健以来,央行已于2月和4月连续加息两次。两次加息时机都选择在月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公布之前,显示决策层控制通胀预期的决心和对经济增长的信心。

4月6日加息基本符合经济学家预期,于加息前进行的此次调查显示,认为央行应于“今年一季度”再次加息的仅占9%;而认为应于“今年二季度”加息的则达57%;认为应于“今年三季度”和“今年四季度”加息的分别占19%和12%。

这一结果与调查所显示的认为今年二季度CPI将达到峰值的共识相吻合,显示经济学家普遍判断央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将关注价格总水平。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央行稳健货币政策选择应保持不变或趋紧,其中认为应当“进一步紧缩”的占25%;认为应当“保持不变”的占38%;只有7%的经济学家认为应“适当放松”;另有30%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观望经济形势后伺机而定”(见图10)。

坚持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适时出台房地产税。

鉴于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仍有待观察,44%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房地产调控政策应“保持不变”,比上一季度高25个百分点;26%认为应“进一步收紧”,比上一季度低28个百分点;9%认为当前政策过于严厉,应“适度放松”,比上一季度高4个百分点;21%认为应“伺机而定”,与上一季度持平(见图11)。

一季度,房地产税在上海和重庆开展试点。对这一税种的态度,55%的经济学家认为“必须出台”,以保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比持否定态度的高10个百分点,同时比上一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

研究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在我国经济内外严重失衡的背景下,收入分配改革被经济学家作为解决方案寄予厚望。

在几项政策措施中,“将居民收入增长列为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涉及政府、职工和低收入者三方面,关注程度名列前茅,选择比重依次为53%、50%和50%。

经济学家普遍赞同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其中,44%的经济学家认为应提高到3000元-5000元;36%认为应提高到5000元以上;17%认为应提高到2000元-3000元。“加快统一社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减少企业税负”也是收入分配重要的改革措施。

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推进知识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自主创新。

二是高度重视微观企业结构调整。落实鼓励民营投资“新36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构建适应民营经济成长的制度环境;加大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力度,遏制国有资本向竞争性领域扩张。

三是在硬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的基础上,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加紧建立地方财政预算硬约束,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借款,科学考量地方政府行政绩效。

作者供职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上一篇:商业地产虚实 下一篇:金融市场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