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素社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经验

时间:2022-09-20 05:32:05

段素社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经验

摘要:功能性大便失禁属于中医“遗粪”、“泄泻”、“遗矢”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段素社主任中医师认为肝郁脾虚,开阖无度是其总病机,治当疏肝健脾,补肾固摄。精选药物对症治疗,临床临证时每能获效。

关键词:功能性大便失禁;经验;段素社

段素社主任中医师多年从事消化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擅长应用经典名方加减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经验丰富,研制出多种专方专药,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及国家专利。现将其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功能性大便失禁(FFIC)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排便失控至少1个月以上,且无任何明显神经或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单纯的排气不能定义为功能性大便失禁。功能性大便失禁不包括神经源性损伤、直肠粘膜脱垂、不良卫生习惯、故意排便污染衣物所致的大便失禁,但可与神经源性或解剖结构异常所致的大便失禁同时存在。据统计普通人群大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22%,其中成形大便失禁的发生率为0.7%。随着年龄的增加,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65岁以上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为青年人的5倍,女性远高于男性,产妇尤其多见,男女之比为1:(3~8)[1]。

功能性大便失禁目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正常排便节制机制涉及肠动力、直肠感觉、粪便体积及稠度、括约肌、盆底肌及神经功能等,任何一种或多种机制受损即可导致大便失禁。肛直肠动力障碍主要由于外括约肌压力降低,导致大便不能节制;盆底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排便无力和大便不能节制,与社会心理因素和直肠顺应性降低有关[2];还有资料表明功能性大便失禁与精神因素有关[3]。精神因素可能引起直肠及盆底肌肉之间的协调性减弱,导致不能控制排便,亦可影响结直肠运动,有的人精神紊乱时肠蠕动增强而引起排便异常,大脑长时间抑制排便,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易产生便秘或大便失禁。

中医理论认为:大便失禁为脾肾气虚,固摄失常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不固,中气下陷,使失摄,不能控制排便与排气。中医治病求本,溯本求源,抓住疾病的总病机,遣方用药,每能收到良效。段素社主任中医师经过多年临床,认为功能性大便失禁当归属于中医“遗粪”“泄泻”“遗矢”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中阳之气下陷,收提无力可致大便失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气疏泄太过,脾胃虚弱可致大便失禁;肾开窍于二阴,司开阖,又为胃之关,肾气虚弱,开阖无权,关门不固亦可致大便失禁。临床患者往往肝脾肾三脏皆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故肝郁脾虚,开阖无度是总病机。段素社临床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通过给予疏肝健脾,补肾固摄治法,选用黄芪补中益气,气盛则阳升陷举;白术补气健脾,脾气足则统摄有权,合黄芪增补气健脾之功;少入柴胡疏肝解郁,升举下陷之中气,合升麻升发阳明,以协助益气之品升提下陷之中气;补骨脂补肾壮阳,暖脾止泻;地榆味酸涩,收敛止泻;薤白辛行苦降,行气导滞,使气补而不滞。临证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候,因人而异,灵活加减,并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疗效显著。

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如肌电活动)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使人们认识并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生物反馈是在行为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属于行为医学范畴,在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具有广泛的研究和推广价值。现选用直肠测压仪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向直肠球囊内注气模拟粪便,在患者模拟排便与控制排便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刺激容量,降低患者感觉阈值,经过几次生物反馈治疗后,直肠感觉阈值降低,外括约肌反射性收缩也可恢复。同时通过增加腹压、提肛、缩腹等来完成显示器中的动画(图中有两组动画,分别代表排便时直肠运动及肛管收缩舒张运动),以此来纠正、训练、强化患者的排便功能。每次生物反馈治疗约需30min,期间进行30余次排便训练,2~3次/w,治疗1~6w,可根据个人病情及治疗效果决定疗程长短[4]。

1 典型病例

1.1患者王某,女,52岁,邢台市南宫人,2015年4月6日初诊,主诉大便失禁2年余,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失禁,逐渐加重,排便前无腹痛,咳嗽、下蹲、睡眠时常有粪便粘液外流,污染内裤,性情急躁,舌淡边齿痕,脉缓。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及代谢性疾病。考虑功能性大便失禁。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固摄,药物组成如下:黄芪40g、白术40g、升麻12g、柴胡15g、薤白15g、地榆30g、诃子15g、白芷10g、补骨脂15g,7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早晚温服,同时嘱患者进行收缩锻炼,2次/d,10min/次,1w后患者复诊自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只排气时有少量液性大便排出。效不更方,4w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能控制大便、气体排出。嘱其保持心情舒畅,健康饮食,后随访患者未有大便失禁情况发生。

1.2患者梁某,男,54岁,邢台市人,2016年2月22日初诊,主诉排便后遗便1~2次,无腹痛,神疲面黄,气短乏力,纳食减少,害怕进食,未诉其他不适,舌淡胖苔白,脉弱。指诊无异常。经直肠测压及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功能性大便失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以疏肝健脾,补肾固摄,处方如下:黄芪60g、白术18g、升麻15g、柴胡5g、薤白10g、地榆30g、补骨脂12g、吴茱萸10g、槐花12g,7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温服。嘱患者做提肛锻炼,治疗1w后患者自诉便后无遗便,服药2w后停药,停药1个月后做随访患者排便正常,未有大便失禁情况发生。

2 分析

段素社主任中医师认为:治病应把握病症的总病机。根据这个总病机确定治则,遣方用药,随症加减。同时也应开拓思路,中西并用,不仅仅拘泥于应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要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将新的西医适宜技术引用到患者的治疗中来,做到真正的中医西医相结合,更有效的为患者解除病痛。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中精神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治愈信心,方能收到良效。

参考文献:

[1]彭燕,李昌.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研究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 23(1):40-43.

[2]KouraklisG,AndromanakosN.Anorectal incontinence:aeti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evaluation[J].Acta Chir Belg,2004(1):81-91.

[3]尹继霞.针灸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 33(9):1175-1176.

[4]秦光利,马汴梁,牛月花.功能性胃肠病诊治与调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223-224.

上一篇:体检人群中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