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词中的叠音词

时间:2022-09-20 05:04:31

摘要:刘辰翁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其有三百五十四首《须溪词》传世,在这些词作中一共使用了一百六十八个叠音词,计三百五十九次。这些叠音词在词性和语法功能上极具特色,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叠音词 词性 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27

刘辰翁,字会盟,号须溪,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南宋灭亡之后隐居不仕。其生平著作颇丰,有三百五十四首《须溪词》传世。从其整体词风上来讲,刘辰翁主要是继承了南渡词人和辛弃疾的爱国豪放词风,多侧面地反映了南宋灭亡后遗民词人的心态,是“辛派”代表此人之一。

叠音词古人亦称重言、重字等,它是由音形义完全相同的汉字重叠构成的,其在意义上较原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增加了某种附加意义。关于叠音词的独特作用,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第四十六》中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1 刘辰翁词中叠音词的词性特色

在我国古代诗词,叠音词的使用及其广泛,它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叠音词的使用情况了,如:燕燕,颉之颃之(《诗经・邶风・燕燕》);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李白在诗中亦云:枝枝相纠结,叶叶竟飘扬(《古意》);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望汉阳柳色寄王宰》)。刘辰翁在词作中一共使用了一百六十八个叠音词,计三百五十九次,在这么多的叠音词中,既有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等。

1.1 叠音词的词性

就叠音词的词性来看,名词性的叠音词有:卿卿、儿儿、句句、师师(人名)、蝶蝶(人名)、年年、夜夜、字字、翁翁等等;动词性的叠音词有:恨恨、惨惨、巡巡、迟迟、吹吹、飘飘、斜斜、滑滑、吃吃等等;形容词性的叠音词有:疏疏、茫茫、澹澹、、渺渺、萧萧、;副词性的叠音词有:忽忽、悠悠、茫茫、纷纷等等,拟声词性的叠音词有:呜呜、乌乌、喔喔、飕飕、嘤嘤、、嗟嗟等等;数量词性的叠音词有:十十、五五、六六、三三、四四、七七、人人、朵朵、点点、串串等等。

1.2 叠音词的使用特色

就叠音词在词句中出现的数量及出现在句子中的位置情况来看,有时在词句中出现一个叠音词,有时在词句中出现二个叠音词,有时叠音词出现在词句中,有时叠音词独立成句。今详细分析如下:

1.2.1 词句中出现一个叠音词的情况

如:“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望江南》晚晴)“旧日诸贤携手恨,匆匆;”(《南乡子》乙酉九日)在第一句词中,“小小”和“疏疏”都是叠音词且出现在句中,而在第二句词中“匆匆”也是叠音词且独立成句。

1.2.2 词句中出现两个叠音词的情况

如:“疏疏点点忽鸡鸣,”(《临江仙》闲居感旧)“漫黏酥、枝枝缕缕,”(《烛影摇红》立春日雪,和秋崖韵)“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莺啼序》感伤)在这里“疏疏点点、枝枝缕缕、休休莫莫”都是叠音词,在第一句词里“疏疏点点”是出现在句子中,而“枝枝缕缕、休休莫莫”则独立成句。

2 刘辰翁词中叠音词的语法功能特点

叠音词在词句中往往充当一定的语法功能,有的在词句中作主语,有的在词句中作谓语,有的在词句中作定语,有的在词句中作状语。叠音词在词句中充当句子成分,其出现在词句中的位置又往往不同且各具特色,今详细分析如下:

2.1 叠音词在诗句中作主语

叠音词在词句中作主语,一般情况出现在词句的开始,如:“五五复五五,二八且重重,”(《水调歌头》寿宴云心)“叶叶跳珠雨”(《金缕曲》壬午五日)。在这些词句中,“五五和重重”都是叠音词且在句子中作主语。

2.2 叠音词在诗句中作谓语

叠音词在诗句中作谓语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如:“谁识两峰相对语,天惨惨,水茫茫;”(《江城子》西湖感怀)“四野昏昏。匹马巡巡;”(《行香子》和北客问梅,白氏,长安人)“歌也迟迟。雪也迟迟。”(《一剪梅》和人催雪)在这些词句中“惨惨、茫茫、昏昏、巡巡、迟迟”都是作词句的谓语,且这些谓语出现在主语之后。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谓语也会前置,如:“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桂枝香》寄扬州马观。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这里“茫茫”是前置谓语。再如“苍苍万古,羲农周孔,文章事业星辰上,到而今、枯见银河底”(《莺啼序》),在这里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万古苍苍”。

2.3 叠音词在词句中作定语

叠音词在词句中作定语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而且多以形容词性叠音词为主,如:“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山花子》)这里“小小”修饰桃花做主语;“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布底”(《宝鼎现》春月),这里“习习”就是起到修饰香尘的作用。

2.4 叠音词在诗句中作状语

叠音词在诗句中作状语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其中绝大多数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如:“痴痴更望春三月”(《忆秦娥》),这里“望”是动词,而“痴痴”则是修饰动词的副词;“早已是三年,父老依依借”(《卜算子》寿郡守),这里“借”是动词,而“依依”则是修饰动词的副词。

总之,刘辰翁在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且在词性和语法功能上极具特色。通过对这些叠音词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宋词的全貌。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65.

[2]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作者简介:张小芹(1977-),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 067000

吕庆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 067000

上一篇: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发展 下一篇: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